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在大别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28年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无数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幸存下来的革命者,继承先辈和战友的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逐步成长为革命队伍的中坚和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1964年授衔的1614位开国将帅,安徽籍130位,其中皖西108位,金寨县59位,从大别山腹地金寨走出的一代名将洪学智上将,就是皖西红军将领的杰出代表,他是皖西和安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2013年2月2日,是洪学智将军诞辰100周年。
洪学智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他因病于2006年11月20日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
正当我们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时候,金寨县隆重举行“纪念洪学智将军诞辰100年报告会”。通过阅读《洪学智回忆录》、参观金寨县“洪学智将军纪念馆”,比较具体地了解他走过长达近80年传奇的革命经历,为人民解放事业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个人的崇高品德,使我们受到一次生动的党史、军史教育,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是很有意义的。
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普通一兵成长为红军将领
洪学智将军1913年2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母,是父亲和姐姐把他拉扯大。早年曾在双河庙高小求学。13岁时父亲因劳累过度突然去世,和伯父一起生活。失学后当学徒,当短工,寒冬腊月在山上放牛、拾柴,吃尽了苦。
1928年冬,洪学智到南溪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联庄队。1929年5月6日,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赤南游击队改编为独立旅第五团。10月,独立旅被编为红一军第三师第八团。在红一军、红四军时期,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所领导的党支部被评为红四方面军三个模范支部之一。
1932年,洪学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西征。曾任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先后参加枣阳、新集、漫川关、王曲、子午镇、仿鍠镇等战役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洪学智先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斗争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他率部参加并参与指挥空山坝、三江坝、旺苍坝和万源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
1935年3月,洪学智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率部参加强渡嘉陵江、土门、包座、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等战役,并负责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和筹措粮草等工作。他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头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获得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解决了红军的粮草供应,扩大了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1935年7月,奉命接应中央红军,组织筹措了大批军需物资,受到负责中央纵队粮草供应工作的刘少奇的赞扬。
1936年10月,洪学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后,他进抗大第二期三队学习。结业后任抗大二大队一队队长兼游击战术教员。
二、抗日战争时期,是文武兼备的抗日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1939年7月,率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战斗。
1940年11月,洪学智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于1941年4月28日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270人,没有一个减员,受到刘少奇政委、陈毅军长的高度赞扬。随后任抗大五分校副校长,在陈毅校长领导下,坚持抗大办学方针,第一期就为新四军培养一千七八百名干部。
1941年7月,日伪军发动夏季大“扫荡”,兵分四路进攻盐城,洪学智临危受命出任盐城卫戍区司令,指挥军直属队抗击敌人,与敌周旋几十天,不仅打击进犯敌军,还掩护新四军军直机关和抗大五分校几千人安全转移。10月,调任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他领导指挥盐阜地区九个县军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食,发展壮大了地方武装,受到华中局特令表彰。
1942年12月,洪学智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协助黄克诚师长兼政委指挥开展夏季攻势作战和苏北反顽斗争,胜利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并歼灭大批日伪军,扭转了苏北的不利态势,还配合军事斗争,开展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4年后,形势发生变化,三师针锋相对开展反伪化斗争,打击伪顽。
1945年4月,三师发起阜宁战役,洪学智任前敌总指挥,指挥部队经过36个小时激战,全歼伪五军军部和两个师部、7个团及阜宁县保安团等反动武装,俘伪副师长以下官兵近3000人。阜宁是新四军在苏北战场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第一个城市。随后,我军乘胜发起车桥战斗,经一夜战斗攻占车桥,歼敌大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洪学智提出先打两淮的建议,得到华中局和军部赞同。经过10多天充分准备,9月6日,洪学智参与指挥三师发起攻击,经过3小时激战,一举攻克淮阴城,全歼守敌近万人。接着,指挥部队发起攻打淮安,经4小时激战,攻克淮安,全歼守敌5000余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