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周狷之: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杰出领导者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7-05 09:51:00 【字体:

  头颅抛千斛,风雨撼孤舟。宁为革命死,不作阶下囚。

  ——周狷之《绝命诗》

  今年是周狷之烈士诞辰12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讲好先烈故事,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追忆周狷之烈士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

  1903年,周狷之出生在六安县西南乡白浒圩(今裕安区苏埠镇孙湾村)一个条件优越的封建地主家庭。因为较早地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他开始了世界观的转变,接受革命斗争的实际锻炼,进而成长为党的忠诚战士。

  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儿。周狷之出生地主家庭,家有田地数百石,从小生活优裕,先后就读于安庆江淮中学和当涂县省立第十中学。在校读书时,他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运动实际锻炼,逐渐认识到劳动人民是世界的主人。他经常向家里的佃户、长工宣传“人人平等”思想,减收或免收他们的租课。消息传出后,乡间一些土豪劣绅污蔑他是“周家出的败家子”,他坚决驳斥说:“为富不仁的封建之家必败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六安的传播,为启发六安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觉悟,他自撰一副对文:“莫言惨淡山河,转眼春光即明媚;不要矜夸门第,到头胜利属农工。”他甚至在卧室门上张贴了自撰的“反对封建旧礼教,建设民主新家庭”的对文。在周狷之的帮助下,他的弟弟周叔平、妻子和弟媳卢宜锦都参加了革命。他的家庭也成了党的地下交通站、后勤部。

  他是皖西党组织的重要骨干。1923年,周狷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中共六安特区委在紫竹林庙成立,他当选为特区委委员。他与胡苏明一起改组了国民党县党部,又以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兼民运部长的身份,领导了六安城关黄烟工人罢工运动(“挂刨子”斗争)取得胜利。在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笼罩下,周狷之和特区委领导同志一起,利用北伐第三十三军与蒋介石的矛盾而对我党采取短暂中立态度这一特定历史时机和条件,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联合,为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的发展争取了有利时机。1927年10月,国民党安徽省当局来六安清党,由于周狷之和特区委领导同志组织严密,整个撤退过程没有牺牲一名同志,这在全国都是较为少见的。特区委撤退到农村不久,中共安徽省临委负责人柯庆施竟指示六安特区委立即进行武装起义,周狷之和六安特区委带头进行了坚决抵制。

  他是皖西农民运动的重要组织者。1926年,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他受党组织派遣返回家乡,在苏埠、独山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为启迪民智,他在家乡大寺庵一带办起了六安西南乡第一个农民夜校,吸收了几十名青壮农民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党的八七会议召开后,他在家乡一带组织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别动队(又叫摸瓜队)。为筹集经费,他变卖家中田地,甚至将寡妇姐姐的私房钱、侄女订婚礼钱都献了出来。他带领这支秘密武装镇压了反动豪绅地主及反革命分子。从1928年底开始至1929年春,六霍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春荒,一时六霍地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周狷之立即主持召开六霍两县联席会议,制定了开展春荒斗争的决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扒粮”斗争,不仅解决农民春荒缺粮困难,更极大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在周狷之的领导下,六安农民运动一直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他是独山农民起义的实际领导者。经过春荒斗争的锻炼,六霍地区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武陟山农民起义和诸佛庵民团兵变正式揭开了六霍地区农民起义的序幕。根据新的斗争形势和中共中央指示,1929年10月初,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郝家集成立,舒传贤任书记,周狷之任常委。在经过讨论和检查后发现在六霍地区全面武装起义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六安中心县委决定于11月15日发动起义,周狷之和其他同志立即分赴各地投入起义前的紧张准备工作。然而11月7日傍晚,独山突发六安三区二乡农协常委兼秘书何寿全和两名女农协会员被捕事件,农协会员名单和秘密文件也落入敌手。因事态紧急,在郝家集主持中心县委机关工作的周狷之接到报告后连夜赶到独山,在与县、区负责同志紧急商谈后,他当机立断、果断拍板,决定立即发动起义,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大家星夜分头通知。次日拂晓,独山周围15个乡数千名群众,手持大刀、长矛、钢枪,从四面八方涌向独山。因部署得当,起义队伍取得胜利并占领独山。

  他是皖西苏区建设的杰出领导者。起义后,六安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并发出通知要求邻近各县起义响应。随后,周狷之协助舒传贤、毛正初领导了西镇地区农民起义、徐集民团起义取得成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新生赤区疯狂反扑和屠杀,周狷之痛下决心决定成立主力红军。1930年1月,在他的主导下,独山和西镇两支起义队伍分别改编为安徽红军第一、第二游击纵队,上述两支队伍和六安六区游击大队一起整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此后,他参与建立了六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霍山县苏维埃政府。至此,东西100里、南北200里,人口50万的六霍地区根据地初步形成。六霍苏区建立后,周狷之开展了苏区建设,建立健全了六安霍山两县的县乡苏维埃政权,领导了六安县六区的土地改革,颁布了《六安县六区土地政纲实施细则》,成为皖西苏区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1930年,周狷之作为六霍地区代表出席了鄂东箭厂河召开的鄂豫皖边区党的会议,并有力地配合了许继慎率领的红一军东征皖西作战。

  他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永生战士。1930年6月,因“左”倾路线在六安的贯彻,根据地遭到大量破坏。周狷之主动要求深入白区,挽救危局、恢复组织,并担任六霍前方办事处主任,开展了一系列斗争。7月28日,周狷之到六安北门一带检查布置工作,夜宿城北菜市湾的团员李守成家,不料被叛徒王德才出卖,不幸被捕。在遭到伪新编第五旅旅长潘善斋威逼利诱时,周狷之当面庄严宣告:“我周狷之爱党、爱国、爱人民,就是不爱自己的一条命,要杀要剐,请随便吧!”而在临刑前,敌人仍企图以母子见面诱降周狷之,他安慰母亲说道:“娘,您不要听信别人的鬼话,花钱保,我是不会叛党的!共产党员是杀不尽的。我们共产党像地上的巴根草,节节生根,他们斩了我这一节,其他节照样生根,将来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10月20日,敌人无计可施,于是将周狷之押往老衙门台子杀害。在押往刑场途中,周狷之大义凛然,从容高声诵读自作绝命诗:“头颅抛千斛,风雨撼孤舟。宁为革命死,不作阶下囚。”临刑前,他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就义,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流泪。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是皖西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烈的名字不应被遗忘,英烈的事迹不能被磨灭,英烈的精神应当被弘扬。正是有了像周狷之一样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不懈斗争,才有了如今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陈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