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百年老校的国防教育“沉浸课”
——六安市城北小学以特色教育点燃少年强军梦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7 08:59:17 【字体:

      秋学期开学第一天,晨光熹微,淠河之畔的城北小学内已是热闹非凡:各间教室变身“国防科技展馆”——歼-20战斗机模型昂首挺立,国产航母模型在蓝色海洋背景板的映衬下尽显雄姿,长征火箭模型蓄势待发,坦克模型则“列阵”于走廊两侧。

  这些颇具气势的展品并非专业团队制作,而是学生利用暑假,在家长支持和老师指导下,用纸板、塑料瓶等环保材料,巧妙结合3D打印技术亲手制作的“大国重器”。当孩子们围在自己的作品旁,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讲解“装备性能”时,眼中闪烁的骄傲与热爱,正是这所百年老校深耕国防教育、涵养家国情怀结出的累累硕果。

  城北小学始建于1906年,扎根皖西红色沃土已逾百年。翻开校史册页,一段红色记忆尤为醒目: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挥师渡江作战途中,曾在该校临时驻扎,并设立前线指挥部。彼时,校园里的青砖黛瓦静静见证了革命先辈的运筹帷幄,操场上的梧桐树叶默默聆听过战士们的冲锋号角。

  这段光荣历史,如今已成为学校最珍贵的“校本教材”——每学期的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上,老教师总会深情讲述这段故事;校园文化墙上,刘邓大军的浮雕生动再现当年场景;就连课间操的口号,都融入了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从建校历史中汲取国防教育的养分,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国防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与先辈足迹、校园记忆紧密相连的责任。”城北小学党委书记高兰说道。

  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六安市首个“少年军校”,城北小学的国防教育从未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是构建了系统完善的顶层设计。学校将“强健意志体魄,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传承红色基因”二十四字目标写入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负责人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初制定详细教育计划,期末开展专项考核评估,确保教育落地见效。

  为了让国防教育更具专业性,学校依托共建优势,聘请30余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六安某部的优秀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他们定期走进校园,不仅为学生们讲授军事知识、示范队列动作,还带领孩子们体验“模拟射击”“军体拳”等趣味军事项目。“有了专业指导,孩子们对国防的认知明显更深入了。以前提到坦克只知道‘能打仗’,现在不少孩子能清晰地说出不同型号坦克的作战用途。”德育处主任巴丹丹笑着分享道。

  军地共建,是城北小学国防教育的“特色王牌”。2021年4月30日,该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六安某部举行国防教育共建单位签约暨揭牌仪式,自此正式开启“军民携手育新人”的崭新篇章。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学校会组织“红领巾慰问团”,孩子们带着亲手绘制的军事题材画作、一笔一划写下的感谢信走进军营,传递诚挚敬意;部队则会邀请学生参观战机装备库,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真实的战斗机,聆听飞行员讲述翱翔蓝天的热血故事。

  如何让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浸润点滴?城北小学给出的答案是“课程渗透”。在这里,国防教育不是额外的附加课程,而是贯穿语文、音乐、体育等学科的重要元素。语文课上,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会组织学生编排情景剧,引导学生在沉浸式角色扮演中感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学习《开国大典》后,学生们会分组搜集“两弹一星”“航母下水”等国防科技成就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班级展示交流。音乐课上,《歌唱二小放牛郎》《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革命歌曲是必学曲目,老师还会结合歌曲背后的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英雄的报国情怀。体育课更成了迷你训练场,体育老师将队列训练、匍匐前进、障碍跑等项目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体会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过硬作风。“以前总觉得国防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课本里、歌声中、操场上,到处都藏着国防知识。”五年级学生黄义渊的话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

 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城北小学的国防教育真正“活”了起来。走进校园,国防教育的氛围无处不在:教学楼内,一楼走廊两侧如电影画面般展出精心筛选的党史、校史内容;二楼呈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三楼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书香长廊;各类红色展板、主题橱窗更是遍布校园各处,处处皆景、步步育人。此外,学校还在校刊《淠水欢歌》中开辟国防教育活动专栏,营造出“学生身入芝兰之室,香沐其身心而不自觉”的育人氛围。学校还开辟了专属的国防教育思政室,室内国防教育活动展墙、手工作品、绘画等展示丰富多彩,成为学生们学习国防知识、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我们希望把校园变成一本立体的‘国防教育教科书’,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国防意识。”副校长蒋逍勤说道。

  多年深耕细作,城北小学的国防教育结出了丰硕成果。2024年1月,六安市首个“少年军校”示范校授旗仪式在该校举行,其国防教育模式也成为全市中小学学习的范本——周边多所学校纷纷前来“取经”,借鉴其“课程渗透”“军地共建”的经验。而更珍贵的成果,是国防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爱国强军”种子,正生根发芽、悄然生长。

  如今,每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城北小学的广场,孩子们围着坦克模型热烈讨论的声音、操场上队列训练的嘹亮口号声、教室里讲解国防知识的朗朗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强军梦”赞歌。这所百年老校,正以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强军梦想在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起一道坚实而厚重的“国防长城”。(本网记者 杨子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