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健康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六安市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编辑:吕梁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1-19 09:22:29 【字体:

903cb66fed374f1cb09d031daf71ae09.jpg

  上级合作医院专家定期坐诊,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服务。

d867d9316bca407d99562c31aaf88d35.jpg

  门诊大厅值班人员随时给予诊疗服务指导。

030c0274deba46d5a876b5372b560852.jpg

  志愿者全程协助老年患者就诊。

24e06e95133346ecb7ba105c10bf94e3.jpg

  数字信息化建设让就医流程更加科学便捷。

  入院、挂号、续费、结算……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小事”,都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牵动着万千家庭的神经。

  作为日均门诊量近7000人次的大型三甲医院,如何在患者踏入医院的第一刻起,就让他们感受到便捷舒心的就医流程?六安市人民医院用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

  今年以来,该院将精细化服务理念融入日常管理肌理,举全院之力,从优化诊疗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在办理环节和办结时限上做“减法”,在服务质量和保障力度上做“加法”,以更加便捷、优质、舒心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关键小事”入手,让就医少“折腾”

  11月10日上午9时许,六安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迎来就诊高峰。

  大厅进门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面露局促。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付前梅立即上前,轻声询问情况。得知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腿脚行动不太方便,且独自一人就诊时,付前梅二话不说,扶着老人前往老年人专用窗口挂号,随后一路引导至呼吸内科诊室。就诊过程中,她细心协助老人与医生沟通病情,全程陪同缴费、取药,并耐心讲解服药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

  “人老了反应慢,到医院就‘两眼一抹黑’,多亏了姑娘你的帮忙!”就诊结束时,老人握着付前梅的手,连连道谢。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就医带来了便利,但对大部分老年群体而言却是困扰的开始。针对老年人“流程看不懂、机器不会用、科室找不着”等问题,六安市人民医院贴心打造全方位“适老化”服务体系:设立老年人专用窗口,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实行“主动发现、全程陪同”机制,为无陪诊老人及特殊群体提供就诊引导、检查陪同、取药协助、自助设备操作指导等全流程服务,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

  门诊挂号与复诊流程的优化让更多患者受益。日前,市民王敏(化名)在该院妇科复诊时,惊喜地发现不需要重复排队挂号即可看诊。

  几天前,王敏因身体不适就诊。部分妇科检查项目需1至3天出具报告。“当时医生特意跟我说,等结果出来复诊不用再挂号,我还以为听错了。”王敏笑着说,以前报告出来后若接诊医生不在,不仅要重新挂号缴费,人多时还得长时间排队,这次既省钱又省心。

  王敏享受到的便利,源于该院推出的“一号管三天”创新举措,即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三天内(含就诊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同层级门诊,携带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可享受一次免费复诊,无需重复缴纳挂号费和诊察费。这一政策精准解决了“上午看病、下午出报告却找不到医生”“检查周期长、复诊需二次挂号”等痛点。

  为确保政策不“悬空”,该院同步优化诊疗流程:升级门诊挂号系统,开通专属“复诊号”通道;建立动态号源调配机制,在各诊区导医台挂“复诊免费号”。“看似是少收了一次挂号费,实则拉近了医患距离,让就医更有温度。”该院皖西西路门诊部主任张静表示,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为8万人次患者减免挂号费超150万元,患者复诊效率提升了80%。

  上下联动,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你不用担心,要注意规律作息。”11月9日上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诊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专家喻三见正认真查看患者周旻的病历,详细询问症状变化与既往治疗细节,并不时用笔在病历本上圈注关键信息。

  这样省心的就诊经历,是周旻此前不敢想的。她被乳腺肿瘤困扰多年,以往为找上海专家看病,不仅要提前一个月抢号源,还得拖着病体往返沪六两地,路费、住宿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家人也跟着受累。

  今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启动专科医联体合作,包括大肠肿瘤、乳腺肿瘤、头颈部肿瘤、胃部肿瘤、胰腺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在内的8个亚专科知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开展疑难病例会诊、高难度手术带教,把优质医疗资源“搬”到了患者家门口。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周旻通过市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号成功预约。喻三见仔细核对她的病历资料,结合症状调整治疗方案,并反复叮嘱日常注意事项。“以前跨省看病像‘打仗’,现在不用出市就能看上上海大专家,太方便了!”攥着刚拿到的检查报告单,周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直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区域分布失衡,是导致患者跨区域就医、医疗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搭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六安市人民医院紧密对接合肥、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结合群众“看大病、看好病”的需求,持续深化与高水平医院的合作对接,先后与长三角地区17家国内知名医院近40个学科(亚专科)建立科联体、专科联盟、医联体,通过“专家下沉坐诊+远程会诊+手术带教”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今年以来,医院邀请上海、合肥等地知名专家来院坐诊300余人次,开展疑难病例会诊220余例,指导开展高难度手术53例;与上级医院建立常态化远程会诊机制,借助远程医疗平台,今年已开展远程会诊140余例,有效避免了患者跨区域就医的奔波之苦。

  在引入外部优质资源的同时,该院高度重视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建立“专家下沉+人才上行”的双向交流机制。定期选派骨干医师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肿瘤、心血管、骨科、神经外科等专业领域的先进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修医师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成果回岗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医院在疑难病例诊疗、高难度手术开展等方面的能力。邀请合作医院专家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手术带教,通过“传帮带”,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成功开展3D打印钽涂层假体等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

  体系创新,把服务前移到“床旁”

  “不用楼上楼下来回跑,在病区里3分钟就办完出院结算,比以前方便多了!”刚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办理完医保“床旁结算”的商女士点赞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针对患者出院结算耗时长、往返跑等痛点,今年8月,该院出入院管理科、护理部、信息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在神经内科三病区率先开通医保“床旁结算”功能。患者只需持出院小结,在病区壁挂机上通过刷脸、电子医保凭证等方式,3至5分钟即可完成医保报销、出院结算等全部手续,实现“数据线上流转,患者原地办结”。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该院就已上线“床旁结算”系统,开通全费业务结算功能。此次医保“床旁结算”服务的拓展,进一步简化了出院流程。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后续将持续开发医保自助出院结算功能,依托自助机设备、掌上医院等应用,实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自助服务。”该院出入院管理科主任陆峰介绍说。

  除此之外,医院还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从多方面推出便民举措:整合各类服务终端,开通微信、电话、网站等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实现身份证、医保卡、电子医保卡通用;完成综合支付平台建设,支持多元化缴费模式,所有诊室、治疗室实现诊间结算;在门诊区域投放80台自助设备,涵盖挂号缴费、报告打印等功能;引进“共享陪护床”“共享轮椅”,解决患者及家属陪护需求;招募45名第三方引导员和志愿者,在自助设备区、科室门口提供精准引导,让门诊服务“提速升级”。

  从适老化服务的暖心陪伴到医联体资源的精准下沉,从“一号管三天”的流程优化到医保“床旁结算”的智慧升级,从知名专家坐诊到核心技术落地,如今,在六安市人民医院,多项民生福祉正从“纸上”落到“实处”,从“承诺”变为“体验”。在从“有”到“优”的转变中,既有专业精度的服务,更含民生温度的守护,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可靠的“医”靠,享受到与大城市同质的便捷、暖心医疗服务。

  “为确保患者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我们在每个病区和门诊候诊区都设置了问题解决专线。”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启伟表示,未来,医院将持续深化医疗服务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诊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为六安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福祉筑牢坚实屏障,让“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成为更多家庭的安心之选。(记者 李珊珊/文 袁洁/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