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光环”到“重实用”
——学生、家长对高校及专业选择的观念之变
秋光为序,筑梦启航。9月15日,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迎来首届新生报到,900名怀揣憧憬与希望的学子们踏入校园,正式开启人生崭新征程。
曾几何时,“名校”二字如同金字招牌,承载着家庭的期待与社会的认可。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加速升级,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开始将对“名校光环”的盲目追求转向更务实、更个性化的选择。当就业前景、薪资潜力、职业稳定性等指标成为首要考量,一场关于高校及专业选择的观念之变,也正在悄然深化。
在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的迎新活动现场,来自各地的学子们背着行囊穿梭于校园,好奇地了解教学楼、实训基地的布局;学校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早已提前到位,从报到登记、行李搬运到校园指引,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周到,用行动为新生暖心护航。
作为一所新组建的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的成立本身就承载着“对接产业需求、培育实用人才”的重要使命。今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六安技师学院与金寨技师学院合并组建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并于7月31日正式揭牌。学院打破传统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桎梏,构建起覆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教育体系,既精准匹配六安乃至安徽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现代服务等关键领域的产业规划,更致力于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首次招生,学院便展现出鲜明的实用导向。两个校区的新生分布在交通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装备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5个二级学院的9个专科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装饰工程、机电一体化、数控、物联网应用、数字媒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学科。
“从专业就业前景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设置契合当下市场发展的方向,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缺口,就业前景广阔,备受学生青睐。”在谈及专业布局时,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金俊道出了职业教育“实用性”的核心逻辑,“现在的职业教育,不能再走‘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专业设置必须盯着市场转、跟着产业变,核心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真技能,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
这样的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怀揣着成为“白衣天使”的梦想,张铭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护理学专业,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现在医院对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而且护理工作稳定性强,发展路径清晰,比如可以考护士资格证、护师证、健康管理师证书,以后还能往专科护理方向发展。与其让孩子去挤‘热门专业’的独木桥,最后可能拿着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如让她扎扎实实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技术,这才是最实在的。”张铭妍父亲张好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下许多家长的心声。
同样看重专业实用性的,还有学生家长陈燕。今年高考,她的孩子成绩比较理想。在认真比对多所高校后,从“专业与未来发展的适配度”出发,最终选定安徽工程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这个专业是传统工科里的‘硬通货’,既学机械设计、制造,又涉及自动化控制、智能装备等前沿内容,知识体系扎实且全面。”陈燕解释道,“毕业后能进车企、机械厂做技术岗,也能去研发公司做设计,甚至还能自主创业搞设备改造,就业路子宽,不怕没饭吃。”
学生与家长对学校、专业“实用性”的追求,也推动着高校主动求变,以更务实的姿态对接社会需求。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宝子们。我们的茶叶清香鲜嫩、口感回甘,都是分批次现售的……”9月16日下午,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大厦内热闹非凡,多个直播间同步开启,主播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谁能想到,这些在镜头前应对自如的“从业者”,竟是一群在校学生?从起初不知如何开口的“新手小白”,到从容应对各类问题、撑起一个直播间;从课堂上的模拟训练,到站上茶博会、农交会的现场直播舞台——这群电商创业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一次次突破、一步步成长。
“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就是紧扣‘服务本地产业、宣传大别山文旅、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使命,为打造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奠定坚实基础。”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华巍表示,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应对直播电商、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趋势,学院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在传统电商班的基础上,借助校企合作搭建桥梁,将电商教育企业的专业技术、丰富资源与多元渠道引入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技能,更积极对接产业与行业需求,让学生直面市场、接触客户,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
从“追光环”到“重实用”,学生、家长对于高校及专业选择的观念之变,本质上是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对接社会需求的体现。当教育选择不再执着于虚无的名气,而是锚定就业本质与产业需求,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高校,都在以更精准的人才培养回应时代需求。对于怀揣梦想的学子而言,这种观念的变革,或许会让他们的人生道路更加清晰。(本网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