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点亮“连心灯” 照亮振兴路
——霍山县漫水河镇“万家灯火”工作队的驻村答卷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22 10:48:34 【字体:

       初秋的晚风,携着山林的湿润拂过万家山村。当最后一缕霞光隐入山脊,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此刻,一抹温暖的光亮从村部的窗棂流淌出来——那里,有人正核对帮扶清单,有人正圈画产业计划……

  这抹光亮里,藏着一支队伍与山村的“羁绊”——2024年7月,霍山县应急管理局与市委党校联合派出的驻村工作队进驻漫水河镇万家山村,被村民们亲切称作“万家灯火”工作队。他们以真心和实干,点亮乡村振兴的“三盏灯”,温暖着这座深山里的小村庄。

  “灯”火初上,从心聚能

  “要让党员先动起来,人心才能拢起来。”工作队点亮的“第一盏灯”,是建强村党组织的“领航灯”。

  工作队发挥党校理论优势,每季度为全村72名党员讲授专题党课。2025年“七一”当天,他们结合G346霍英绿色公路工程建设,深情讲述淠史杭灌区建设中,党员带头挖渠、群众投工投劳的奋斗史,听得大家心潮澎湃。53年党龄的老党员周大兴课后紧紧握住工作队员的手说:“这课听得懂、记得住、讲得好!咱这老党员,也得为村里发展添把劲!”

  他们还每月组织村“两委”学理论、学党章,为民服务大厅里的一方小圆桌,变成了他们宣讲理论的“小课桌”。工作队队长曾跃武带头组织村“两委”、农村党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对于行走不便的老党员,工作队坚持送学上门,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老党员的心坎上。

  一次次党课、一回回走访,像春雨般滋养着党组织的根系。党建这盏灯,不仅照亮了组织振兴的路,更把村民们的心焐得滚烫。

  照亮产业,温暖到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摸清村里的“家底”后,工作队把第二盏“致富灯”稳稳点亮。

  万家山村有两大宝贝:漫水河百合和茶叶。可是漫水河百合名声在外,销路很好,却易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茶叶种植紧邻霍山黄芽核心产区,但是“待字闺中”、价格上不去。工作队充分调研后与村“两委”精准施策。

  2024年,投资30万元在金安区租下30亩地,搞起了百合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对接市县相关单位与企业,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同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3万元。

  产业增收,要实实在在惠及每家每户。队员胡俊在产业验收途中受伤,简单处理后又继续工作,事后她笑称这是“产业的勋章”。2024年,万家山村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同比增长8%。

  工作队的目光,不仅盯着“钱袋子”,更放在村民“急难愁盼”上。走访中,他们发现有村民因残疾行动困难,便主动对接市委党校和市残联,很快将14部轮椅、7个坐便器送至村民手中。当曾跃武把常年瘫痪的胡翠芳扶上新轮椅时,有言语障碍的她,用僵硬的双手不停鼓掌表达感谢。

  对村里的困境学子,工作队更是记挂在心。他们积极联系六安市爱心妈妈公益协会、霍山县女企业家协会,为6户困难儿童家庭送来助学金与物资支持,用爱心点亮困境学子的成长之路。

  守护安宁,共治暖心

  乡村治理,关键在“和”。工作队以“应急人”的冲锋在前和“党校人”的润物无声,点亮了第三盏“连心灯”——让干群同心、协同共治,把万家山村变成温暖的“大家庭”。

  汛期来临时,是工作队最紧张的时候。在一次排查中,他们发现漫黄路有一处塌方,泥土和石块阻断了交通。曾跃武喊了一声“不能等!”就带头冲上去,徒手搬石头、清泥土,很快道路恢复通畅。

  平日里的治理,更像细雨润物。工作队推动村“两委”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拨出1万元,设立“文明积分”奖励。见义勇为的党员何绵永、扑灭邻家火灾的王才友、热心照顾独居老人的刘圣东……一个个名字被写上红榜,文明乡风在山村悄然生长。

  最动人的,是工作队早已把自己和村民当成“一家人”。一次,为完成紧急任务,他们和村“两委”加班至深夜,队员们悄悄买来肉馅和面粉,组织一场“饺子宴”。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村党支部书记周霞感动地说:“这感觉,就像过年!咱们这班子,心齐得像一家人!”

  万籁俱静,灯火可亲。星光依旧,可山村正在改变:党员更有干劲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村里的笑声更多了。夜色渐深,工作队的队员们还在忙碌,他们揣着真心、带着实干,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最深情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