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葡萄藤上结“金果” “甜蜜事业”兴乡村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9 08:37:12 【字体:

        金秋九月,裕安区石婆店镇上的红土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紫黑饱满的黑皇葡萄挂满藤蔓,压得枝条微弯;工人们挎篮穿梭,忙着采摘分拣,满是忙碌。合作社负责人李百川穿梭其间,不时拿起葡萄查看品相,脸上满是欣慰。从2000年种下第一株葡萄苗,到如今140多亩的种植规模,这位土生土长的石婆店人,用25年时间在红土地上书写了“葡萄变金果”的致富故事。

  “刚开始就几亩地,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回忆起创业初期,李百川感慨道。2000年,他看中家乡红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尝试种植葡萄。可因缺乏技术,第一年挂果的葡萄个头小、口感差,销路更是难题。为破解困境,他频繁跑区农业农村部门找专家请教,自费购买种植书籍,白天在田间忙碌,晚上就挑灯钻研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葡萄品质逐年提升,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20多亩。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下,李百川牵头成立裕安区红土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农户加入,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小农户抱上“大团体”。“合作社成立后,我们引进了巨峰、玫瑰香、阳光玫瑰、黑皇等优质品种。”李百川介绍,去年引进的黑皇葡萄市场反响热烈,目前种植30多亩,采摘期能从7月上旬持续到10月中下旬。品种改良后,葡萄亩产量提升至3000斤左右,亩均收益比原来增加近万元。

  合作社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支持。“这几年政府给了不少政策支持,我们还申请到了产业扶持资金。”李百川介绍道,在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冷库,彻底解决了葡萄保鲜难题。“以前没冷库,葡萄摘下来只能低价急售;现在冷库能储存14万多斤的葡萄,不仅延长了销售期,还能错峰上市卖上好价钱。”

  产业兴则村民富。合作社常年雇佣10多名当地村民务工,采摘旺季工人多达50余人,人均月收入约3000元。“我在葡萄园干了六七年,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孙子,又能挣钱,日子过得踏实。”正在分拣葡萄的62岁村民姚秀兰笑着说。

  如今,合作社的葡萄不仅站稳六安本地市场,更通过物流远销合肥及周边城市。谈及未来,李百川信心十足:“下一步计划引进新品种,发展观光采摘,让红土地的葡萄既能‘吃’又能‘玩’,带动更多乡亲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甜蜜动力’。”(赵宇 本网记者 桑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