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四万余条建议破解民生“急难愁盼”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14 10:54:24 【字体:

cb22b3e12fbe4f11ae0e904fa7657948.png  

                                                                                  图为金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与东市街道居民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

  雨季来临,金安区东市街道友谊东苑小区的王阿姨望着曾经渗水的墙壁,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与此同时,张店镇的五关路也告别了坑洼积水的历史,变得平坦通畅。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金安区“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结出的“幸福果”。

  活动开展以来,全区1528名各级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化身群众“代言人”,架起为民解忧“连心桥”,推动4万余条民生建议“落地有声”,将百姓的“烦心事”办成了“暖心事”。

  机制保障强根基,代表履职有“力度”

  “城北镇人大的经验,为我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范本。”在金安区乡镇(街)人大主席(主任)培训交流会上,城北镇人大的经验分享引发共鸣。该镇高标准打造的全市首个乡镇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获评省级首批家室站点示范点。区人大常委会将此类培训列为年度重点,严格对标《安徽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规,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人大干部履职能力。

  行动要“见真章”,顶层设计是关键。区人大办联合区委办、区政府办出台《“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实施方案》,绘就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区人大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常委会成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原汁原味的民意,为全体代表树立了“标杆”。

  为确保民意畅通、办理有效,区人大常委会构建了规范的建议“收集—梳理—交办—督办—反馈”全流程工作闭环。定期与区政府办及相关承办单位会商,打通堵点、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民意传递“零障碍”,问题解决“有回音”。

  平台赋能拓渠道,联系群众有“广度”

  如何让代表离群众更近、听民意更真?金安区人大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线上,覆盖区乡两级的“智慧人大”履职平台,让代表动动指尖,建议直达;线下,遍布全区的代表活动室(站),成为代表接待选民、倾听诉求的“主阵地”。

  张店镇五关路的蝶变,是履职平台高效运转的生动注脚。曾经坑洼积水的“烦心路”,让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镇人大代表通过履职平台快速提交维修建议。该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仅用一个月,80米破损路面焕然一新,并配套新建12米抗压混凝土箱涵,一举解决了出行难、灌溉难和安全隐患三大难题。

  闭会期间,代表履职融入日常。在“代表活动日”、小区接待点、社区议事群、村民“板凳会”上,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代表们从群众身边事、具体事入手,提出了大量接地气、可操作的“微建议”。

  为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培训,并坚持通过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调研视察等方式,不断增强代表发现问题、分析研判、精准建言的能力。

  成果落地暖民心,惠及民生有“温度”

  代表建议的生命力在于转化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快速响应机制,对建议实行清单化管理、跟踪督办、销号落实。特别是对涉及面广、呼声高、难度大的建议,实施“点对点”重点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东市街道老旧小区外墙渗水,曾是居民雨季的“心病”。驻街区人大代表积极行动,推动外墙维修列入街道重点工程。代表们化身“协调员”,牵头组织住建、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协商,厘清责任;又当“监督员”,在施工中全程紧盯质量与资金使用。最终,不仅根治了渗漏顽疾,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赢得居民由衷点赞。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基层治理等民生关切,累计提出建议4万余条,均得到有效交办。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被精准聚焦、有效化解。金安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行动的核心,就是‘让代表沉下去,让民意浮上来,让难题解决好’。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有事找代表”已成为金安区群众解决身边难题的新选择。1528名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正书写着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屈水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