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乡村学校里的智慧课堂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4-27 09:55:51 【字体: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霍山县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与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面临着生源流失、师资短缺与结构老龄化的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在校学生400余名,目前在校学生227名,教师22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寒来暑往,他们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努力做乡村娃娃们的“燃灯者”。

  办学条件和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董爱民认为,这句话对于城乡郊区的学校而言,更为重要。学校是幸运的,从2004年的“农远工程”,到2012年的“班班通”建设,再到2020年全市统一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学校迎风而上,向标而行。

  智慧课堂赋能乡村学校

  2020年9月,六安市全面开展智慧学校建设项目,覆盖全市773所学校,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是在10月12日收到智慧课堂设备的。董爱民回忆道,那是学校异常热闹的一天,“收到平板的孩子们像是过节一样。”董爱民觉得信息技术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渡桥。“班班通那会儿我们是尝过甜头的,现在全市进行智慧学校建设,我们更不能落后。”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现有4个班级率先配备了智慧课堂设备,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智慧课堂使用与管理方案,希望探索出符合自身校情的智慧课堂模式。

  培训不间断,进步不停歇。学校与科大讯飞团队紧密联系,对教师团队进行持续的技术培训,“我们老师学习热情都比较高,12月份有场集中培训,那天下雨特别冷,有些老师是不需要外出参加培训的,但他们还是主动要求参训,全程积极与培训老师互动。”说起教师团队对智慧教育的学习热情,董爱民面露欣慰笑容,这是全校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一个阶段。

  同时,学校还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开展公开课教研,促进智慧课堂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董爱民自己也面向全校开展多次智慧课堂公开课,期待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应用。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包括我个人,一直都很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技术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董爱民自己是语文教师,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长征》那一课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这样的景象实在难以用语言向学生描述,但他从系统中调出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力量。

  “我的课堂不一样了”

  副校长张力今年46岁,兼任数学老师,从教几十年来,手捧书本,在黑板上书写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划下了一个又一个知识重点,2020年底,接触智慧课堂以来,他坦言:“我的课堂变得大不一样了。”

  上新课时,他会先布置预习任务,并在系统中给孩子们布置预习作业,通过后台反馈的作业报告,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学生对于新课程的掌握度,从而给备课提供参考,而系统中也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料,与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帮他大大节省备课时间。课堂上,他通过平板随时布置课堂练习,通过即时反馈,看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灵活地转变教学侧重点,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将所有知识点都按顺序讲一遍,或者仅凭着经验来进行侧重。“我觉得自己现在教学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做到心里有数。”

  孩子们最喜欢的则是智慧课堂的抢答、小组PK等功能。智慧课堂通过抢答、大屏随机滚动名单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作为学校一路变革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张力感慨:“我们从事乡村教育事业数十年,知道乡村教育一直在硬件投入上不太够,现在看到学生人手一台平板,觉得非常了不起。作为老师,我个人也很感动和感慨,觉得乡村教育充满希望。”

  董爱民认为,信息化是弥合城乡教育资源鸿沟的有力手段之一。有了智慧课堂,学生们能接触到优秀教育资源、省内外优秀教师的远程课堂、标准的英语发音等等,乡村的教育自信正在提升。“要做好乡村教育,首先要热爱,其次要有智慧,全市统一的智慧学校建设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董爱民将尽校长之所能,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和城市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 钟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