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记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纪道明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7-31 15:36:33 【字体:

  “最近基本上都是阴雨天气,今天难得天晴,我赶紧喊了几位村民过来帮忙抢收杭椒,一天能采摘几百斤,卖上千八百元钱不成问题。”7月17日,在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纪道明正和村民们一起忙碌着。

  现年56岁的纪道明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个人努力和政府帮扶,于2017年实现高质量脱贫。并且,他还17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战胜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种养产业,不仅实现个人脱贫致富,还带动了50余户村民增收。

  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17年

  纪道明自幼家贫、生活困苦,直到30岁那年,他与邻村女青年李邦芝相爱结婚,生活才增添了色彩。当年,儿子呱呱坠地。老纪为儿子取了一个带有舒城韵味的名字:纪舒乐。虽然小学还未毕业,但老纪头脑灵活,善于钻研,会干农活擅于养殖。为了妻儿,老纪想致富的劲头和期盼更大了。

  就在生活充满无限希望的时候,灾难却降临了。2003年,妻子外出务工时被一辆大卡车撞飞,送到医院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妻子昏迷不醒的17个月里,老纪不论白天黑夜,每隔四个小时给她按摩、擦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纪道明的悉心呵护下,妻子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

  妻子倒下了,两人多年辛苦积攒的17万元积蓄全部用完,老纪还要不断筹集治疗费用,也要扛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然而,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妻子之余,他靠搞养殖、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每当有人问他“苦不苦、值不值”时,老纪总是憨笑着回答:“一日夫妻百日恩,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都要坚持照顾好,决不放弃!”或许感受到了老纪的爱心,妻子渐渐有所好转,她会笑了,还会用只有老纪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交流。可是,再多的爱也没能挽留妻子的生命。2020年4月,妻子离开了老纪和儿子。

  妻子出车祸时,儿子年仅九岁,刚上小学三年级。在老纪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健康成长并考入合肥铁道工程学院,毕业后在中铁四局工作。老纪为儿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是舐犊情深的可敬父亲。

  自强不息,用奋斗书写脱贫奇迹

  由于妻子需要照看、孩子需要养育,老纪不能外出打工,也没有心力发展更多的副业,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梅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开了新局面,老纪的人生也迈入了“新时代”。

  2014年,经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和群众评议,老纪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村里帮他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新建平房四间,并为其妻子办理了残疾证,按年度享受残疾人补助和慰问金。2015年,老纪积极响应产业扶贫政策,开始养牛。2016年,老纪的牛由5头增加到了8头,村里为他申报了产业扶贫补助5000元。

  2017年5月,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进驻梅山村,鼓励支持老纪发展产业。在多方协调下,老纪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在梅山村仓房组租地3亩,新建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当年散养黄牛30头、白鹅200只和麻鸭200只。养殖规模扩大了,老纪更辛苦了,白天黑夜地围着牛鹅和鸭子转,生怕出现一丁点问题。2017年8月,老纪作为梅山村贫困户代表与迎驾慈善基金会、安徽省徽菜产业发展促进会、固镇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合作商签订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就扶贫捐助、种苗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服务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增强了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近几年,在西商集团举办的“腊货节”上,经扶贫工作队前期对接,老纪获得了免费摊位,售卖的牛肉供不应求,平均每天能卖掉两头牛。

  梅山村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老纪作为社员发起人登记备案,并当选执行监事。他还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包括动物饲养、隔离、屠宰加工,水稻及农产品种植等。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老纪当年直接增收5万元,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2018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老纪与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场达成了合作协议,订购了1000只鹅苗,其中老纪本人饲养500只,为贫困户代养500只,他还散养了30头黄牛。在老纪的苦干实干下,2018年净增收7万多元,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

  2019年对于老纪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年,他从未想到,自己获得了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这么多荣誉,还会去北京领奖。他从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变成了大有名气的先进典型。不过,老纪并没有因为荣誉而沾沾自喜,相反,他的干劲更足了。“我不是啥名人,我就是个靠双手奋斗换来幸福的普通人,我要把典型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干的更好。”当年,老纪成功注册“老纪”牌商标,期待新的一年他的黄牛、白鹅养殖效益更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前后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山村的平静,也打破了老纪的生活。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冒着风雪忙前忙后,老纪坐不住了,主动找到村干部想出一份力。2月份整整一个月时间,老纪每天晚上6点到早上6点都在监测点值班。“这些年,大家帮我这么多,现在遇到大事了,我不能只顾自己。”老纪告诉记者,为了保一方平安,个人牺牲一点时间,值!疫情相对好转后,老纪开始谋划着新的一年产业,除了30头黄牛和2000只大白鹅外,他又发展了7000平方米的蔬果产业,种植小南瓜、青椒、西瓜等。牛粪和鹅粪给蔬菜提供肥料,品相不好的蔬菜和叶杆可以给黄牛和白鹅提供食物,一条循环产业链就此形成。

  如今,在绿油油的万佛湖滩涂草原上,成群的皖西大白鹅和大别山黄牛在悠闲漫步。看到此情此景,老纪的心里乐开了花,“今年就要全面小康啦,我也要更努力才行。养了牛养了鹅,种了西瓜种了菜,我的产业一步步做大。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一定要做好表率,带动乡亲们增收。”

  古道热肠,带动5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

  老纪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梅山村的父老乡亲,更没有忘记那些没有脱贫的村民。他常说:“我一家脱贫不算什么,大家共同富裕了,齐心合力奔小康了,才算是真正的脱贫。”

  老纪在修建牛棚的时候,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户,请他们铲土、砌墙、拔草,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增加一点收入。黄牛、白鹅入住散养基地后,需要帮忙的活就更多了,放牛、赶鹅、割草、打扫卫生等等,让村里闲散劳动力有了就业机会。蔬果基地的南瓜、青椒、西瓜长势喜人,平时有十余名群众帮忙平田、摘菜。为了把养殖基地的务工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同时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造血功能,驻村扶贫工作队、镇驻村指导组、村两委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26名贫困户。梅山村毛竹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这26户贫困户签订了用工协议,根据贫困户的身体状况和技能特点,在老纪的黄牛、白鹅散养基地合理安排了工作岗位。2017年,在黄牛、白鹅散养基地务工的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2018年和2019年,根据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中的“六类户”的摸排,梅山村确定了入股白鹅养殖的30户困难群众,每户入股500元购买鹅苗,由合作社委托老纪代养,饲料、防疫、管理等成本均由合作社补贴,收益全部给农户分红。在两年的协议期内,30户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

  2020年5月8日,老纪再次来到裕安区固镇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订购了1500只鹅苗,再加上自己孵化的几百个鹅蛋,今年养的鹅达到了2000只以上。今年,老纪还为村集体代养了1000只白鹅,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助力梅山村向年收入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迈进。

  该村仓房村民组查明山,2016年得了尿毒症,因病致贫。他靠养鹅入股,每年分红1000元;在黄牛、白鹅散养基地做临时工,平均每月1000多元,现已脱贫。堰坝村民组村民班友仓,2016年发现右腿患癌瘤,2017年在省立医院动了手术,因病致贫。当年,他跟着老纪养殖大京湖麻鸭300多只,如期脱贫。2018年开始单干,现在生活是越过越好了。

  “我老伴患有心脏病,自己年纪也大了,干不了重活。我在老纪的白鹅散养基地赶赶鹅,活不重,一天能挣80元钱,我很快活。”年近七旬的库边村民组的汪道仓感慨道。他还曾赋《无题》诗一首赠老纪:“苦干实干老纪,养牛养鹅助扶贫;身边众人来帮衬,脱贫攻坚有决心。”

  1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体现了老纪的温情与坚毅;克服重重困难,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体现了老纪如山的父爱;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体现了老纪脱贫致富的志向和担当。黝黑的肤色遮不住火红的内在,满身的泥浆尽显朴实的本色,山村汉子的动人故事也早已飞出了山外。他牵着哞哞叫的牛、赶着嘎嘎叫的鹅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张静 实习生 石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