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育人>六安教育>详细内容

聚焦“导读艺术”与“情景教学”,赋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二中未来教师进修营开展第六次读书交流活动

编辑:文竹 来源:六安市第二中学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7-01 16:52:23 【字体:

6月24日上午,六安二中未来教师进修营第六次读书交流活动在电子备课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组长侯方胜主持,10位营内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围绕语文教学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方法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提升教学素养,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    

深度研读:探寻教学名家智慧与创新路径    

b9fcb4d8433f495e89372a41585f7237.jpeg

活动伊始,李茗茗老师分享了研读《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的心得。她系统阐述了钱梦龙先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读为本”的“三主理念”,强调语文课应回归“教学生读书”的本质。

李老师重点剖析了“导读”精髓:   

导语设计,激发兴趣:通过设问式、情境式、对比式导语奠定课堂温度,如钱梦龙教授《阿Q正传》的经典案例。   

以读促悟,过程重于结论:摒弃灌输式讲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发现,实现自主建构意义。   

导引—导读—导练:构建问题导入、精读关键、表达迁移的完整教学闭环。   

她反思自身教学正经历从“讲清”到“读明”、从控制到放手的深刻转变,认同“教师的讲解只是导火索,真正爆发必须由学生自己点燃”。    

46f485aae93243af818c8aa4bc162549.jpeg

汪晨老师则带来了《境中探径——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探索》的读书报告。她结合书中《记念刘和珍君》与《阿Q正传》的情景教学设计案例,阐述了情景教学法的多维价值:   

塑造人物,深化体验:通过历史照片、视频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刘和珍等人物精神内涵,激发情感共鸣。   

透视社会,培养批判: 借鉴鲁迅的社会批判精神,设计角色扮演任务(如未庄人等级排序),引导学生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理解阿Q性格的社会根源。   

引导情感,启迪思辨:创设现实关联情境,探讨“当今时代的阿Q精神”等议题,引导学生平衡理性批判与人文关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经验共享:关注课堂互动与时代命题     

ae57cfcde00c4546afc1901bdbb77416.jpeg

8a85c378ae6a4f458a4767075a346ebd.jpeg

在经验交流环节,张帆老师强调了课堂中“眼神交流”的微妙力量,指出其是洞察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无声督促的有效工具。石燕华老师则聚焦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探讨了在AI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感受力、理解深度、提问能力及高阶思维品质这一关键命题。 

 聚焦高考:共商高效复习策略   

针对202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命题趋势,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六点核心复习建议:   

1.拓展阅读广度:广泛涉猎不同文类(含现代诗歌),提升思想认知与文本解读能力。   

2.强化思维训练:重点突破逻辑推理、形象思维、概括思辨等能力,应对各类探究题型。   

3.实践群文教学:通过联系与比较(同中求异,纵横联系),深化思维系统性,提升阅读品质。   

4.夯实课内基础:强调成语、语病、名句、文言知识等积累是能力提升与素养培育的根基。   

5.掌握图文转换:强化图表解读与信息转化能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与时代性。   

6.作文多元训练:熟悉多类文体与命题形式,注重素材积累、论证思维、概念阐释与多角度论述,善用多种思维方法(因果、对比、假设等)提升写作深度。   

9f4f6134ce294e4493807bc37a6ccb5f.jpeg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更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加油站。通过对经典教育著作的研读、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及对高考改革的深入探讨,营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的方向。未来教师进修营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扬帆远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