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让“望天田”变成“丰收田”
——金安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1-05 08:41:30 【字体:

  2021年12月23日,冬日暖阳下,金安区翁墩乡花莲寺村千亩农田,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来回作业,施工单位正在加班加点推进工程进度。在花莲寺村西面的木厂镇姜圩、吴大圩两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已初具规模,治理后的大田一望无垠,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项目建设中心主任蔡英祥介绍,2021年金安区投资1.2475亿元在翁墩、木厂、东河口等9个乡镇18个行政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5万亩。

  金安区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集山区、丘陵、畈区于一体,近年来,该区为有效改善区域内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区域内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金安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山区、丘陵和平畈特点,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蔡英祥说。

  横塘岗乡岩湾村是典型的山区,著名的洞天湖坐落在该村,全村900亩耕地全部是两山夹一凹的冲田,田地顺山冲地势横亘,长而窄,上田块与下田块落差在1米以上,机械下田作业经常翻车,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村里青壮年拖家带口外出务工,大片农田低价流转给种粮大户耕种,收益很少。2019年,金安区在岩湾村柳棠组试点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多位种粮大户争相前来流转田地。来自邻村种粮大户储柱实说:“没建高标准农田之前,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一,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如今,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几分一块的巴掌小田变成了几亩一块的大方田,大型机械能直接开到田间,路难走、水难灌、涝难排的难题解决了。”储柱实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每亩节约人工成本至少50元,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80公斤以上,亩均直接增收超200元。

  与岩湾村地形地貌相似的东河口镇横岭村1300亩耕地集中在“丫”字型3道山冲里,不成块的弯弯田、塝子田,让种粮大户望而却步。村民张方超说,他所在的海井村民组十来户人家外出打工去了,村庄里只有他和另一位60多岁老农留守,91亩水田无人耕种,他把几户村民家条件好的20亩田地“拿”过来种,不但不要一分钱租金,外出打工的村民过年返乡时还带上大礼包上门致谢。种田人都知道如果土地荒废一年不种,杂草就会疯长,第二年草籽会和农作物争光抢肥,再种植就会减产,要是连续几年不种,再种时和开荒差不多。张方超今年70多岁,不但别人家的田地不能种了,连自已家的一亩半分水田也没体力侍候了。他一度担心田地就此荒废,曾托外村的亲戚来流转,可亲戚不干。“现在不用担心了,田地改造得这样好,肯定有种粮大户不请自来。”张方超充满自信地说。村干部何永武补充说,已有人来村里联系过,要求承包,开口就是500亩。

  “金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于2011年,至2020年已完成58.8858万亩,主要对项目区域内基础性生产条件综合配套,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项目建设中心主任蔡英祥说。

  东河口镇横岭村在2021年秋粮收割后,立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的思路,开展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生态保护等施工。该村1300亩耕地除200亩塝子田无法改造外,1100亩“巴掌田”“鸡窝地”改造成82块方田,顺地势一层层、一级级铺满3道山冲,3500米长铺上预制板护坡的水渠渠首连接冲垴两口当家塘、4.7公里机耕路从每个地块田头经过。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农田经过改造,农业机械能直接下到田里,生产需要的种子化肥等农资和粮食归仓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过去稻田用水依靠田头明渠引流,不仅水资源流失严重,村民也经常因抢水发生争执,现在借山冲上高下低的地势挖一条主水渠,渠坝埋设涵管直通平整的田头,农户只需打开田间的取水口即可灌溉,不但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管护成本。

  据介绍,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归农业农村局统一实施后,金安区围绕“稳粮、优质、增效”的目标,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衔接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农田水利、乡村产业等相关规划,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翁墩乡花莲寺村位于淠东平原边缘,是金安区南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低丘缓坡,地面崎岖不平。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缪诗东介绍,村里4500亩耕地围着几座丘岗呈阶梯盘绕,大田有六七亩,小地块才亩把,淠史杭工程的瓦东干渠虽然近在咫尺,但需要三级提水灌溉,有农户只好把低丘顶部的农田改作旱地种经济作物。此次,整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田块小改大,更多的是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上作文章,改善区域内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突出新增耕地的目标导向,减少路渠塘堰等工程占用耕地,对照新增耕地和“旱改水”的图斑精准施工,严格按图作业,确保实现“非耕地变耕地”和“旱改水”,对土地平整实行耕作层剥离、回填,实施地力培肥措施,确保耕地质量等级提升。

  在翁墩乡花莲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有一老农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他叫孙玉金,当地种粮大户,8年前他以每亩480元成片流转了500亩田地,一田两种,一季水稻一季麦。几天前,听说又有四五个种粮大户要来竞争,农田改造过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每亩480元是不行了,农户肯定会提高租金。孙玉金说:“愿意种田的人多了,这是好事,粮食由自己种,饭碗才能端得稳!”

  资料显示,金安区农业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0多年获得丰收和增产,但粮食产量上升的空间也是越来越小。如何做到粮食总产不下滑并且继续稳产高产?传统的一家一户联产承包种植模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根据现状,金安区重新编制了2022年-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4年治理425666亩。通过项目有序推进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区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蔡英祥说。(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 通讯员 凡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