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又见八月桂花开——马德俊
《八月桂花遍地开》评论

编辑:赵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1 15:07:59 【字体:

 

  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经过三年时间拍摄制作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型红色文献纪录片,于今年元月7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卫视播放。全片为《革命火种》、《红军摇篮》、《生死转战》、《北上先锋》、《铁血坚守》、《将星璀璨》六集,时长300分钟。该片立体地展现出一幅气势磅礴、宏阔辽远的历史长卷,把老区精神所蕴含的意义、价值,既韵味悠深又酣畅淋漓地展现给亿万观众,使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情感中,尽情享用苦难辉煌的老区人民奉献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其翔实的史料、精心的编排和多维的呈现受到观众的特别关注。可以说,在近年来反映金寨红色文献题材的纪录片中,这是一部有高度、有质量,且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这是因为中国革命产生的县。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先后有十多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已被追认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1093人,占全国在册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金寨先后诞生了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可谓户户有红军、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

  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安徽六安金寨县时,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委宣传部部署、省广电局指导,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决心用影像为红色金寨作传。摄制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以反映这个县作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重要建党基地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在不忘初心、不负使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电视工作者向全国人民奉献的一部极其生动的革命史的教科书。

  《八月桂花遍地开》之所以让人震憾,是它的视野开阔。不再局限金寨一县范围之内就事论事,而是以金寨县为源点,站高望远,向四周辐射。一是从第一集《红色火种》开篇,创作者们就把观众的目光引向了遥远的苏俄,像是寻找黄河源一样寻找到中国革命鲜为人知的起源。以金寨县第一个共产党员蒋光慈生命足迹为主线,辐射到芜湖、上海、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涉及到陈独秀、刘少奇、任弼时、瞿秋白、肖劲光等领袖级共产党人,“打开”了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档案,让我们“听到了”俄罗斯和美国研究者的声音,展开了“国际”视野。二是以59位将军为辐辏,展现他们的战斗遗迹。在仅仅六集的电视片中,每个将军都留下人生精彩画面,前后搭酏、错落有致、重点突出、简略得当,操作难度非常大,而且操作得非常成功。三是史料的丰富,不仅写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而且写了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写了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西征和长征、展示了这支部队从鄂豫皖到川陕、从川陕开始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然后分兵西渡黄河,血战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悲壮征程。写了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开始的长征,谱写了孤军北上的辉煌历程。这两支部队后来在抗战及解放战争中都创造了辉煌的战功,成为中国人民武装第四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也写到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苏区由高敬亭领导开展的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还写到了桐柏山游击队,写到他们作为新四军华中主力及解放战争华东野战军主力的业绩。从金寨最基层的红军战士到徐向前元帅、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徐海东、王树声、陈赓等军事家,通过一个县的红军展现全国红军行动。四是覆盖面广。从金寨县到安徽省到整个鄂豫皖苏区,再到中国革命的各个地区和阶段,甚至还延伸到抗美援朝战争……能从这样一个高度和广度去规划作品和思考问题,不仅反映了编导人员的大局意识和宏观思维,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熟悉和客观把握。我们在《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感受到的那种激情和发自内心的感动,很重要的是编导对老区精神的感悟和理解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其次,《八月桂花遍地开》把历史细节与宏大叙事相结合、区域发展个人命运与国家沉浮相勾连,重视对细节的再现和叙述。这部纪录片的编导以金寨县的光辉征程为源点,分赴俄罗斯和中国20多个省份摄制的这部以大视野反映红色题材的纪录片,旨在通过众多人物、众多史料、众多专家作家,对金寨老区红色精神的历史碎片予以时空联接和精神重塑。百载时光流转,关于那段红色记忆已渐渐被岁月淹没。在苦难与辉煌交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当年的亲历者已日渐稀少。在摄制过程中,编导进行了一次抢救性拍摄和搜集资料:摄制组历时四年,采访了健在的老将军、老红军,真实记录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2020年11月、享年105岁的金寨籍最后一位开国将军詹大南病逝、摄制组的图像资料已成绝响。编导通过设计采访专家、学者以及与金寨籍革命先辈相关的当事人及其后人,信件及文物展现了很多细节,多为第一次展现;片中庾家河战斗牺牲的红军团长叶光宏的后人,从金寨县送去两棵桂花、栽种在庾家河烈士陵园内,让烈士闻到家的桂花香,就十分感人。在人物、故事、史料的有序交织中,讲述渐次推进。金寨的先驱者都是“土马克思主义者”、商南立夏节起义的军事领袖周维炯在敌人战报中只是一个“士兵”,可是他们精心筹备,成功发动起义,以最小的损失创建苏区和红军,那种忠诚、勇敢和艰苦,是一些读者难以想象的。开国少将肖选进13岁摸过周维炯的大枪、作为旅长的皮定均大家很熟悉,可是这次却挖出了作为班长皮定均的战斗故事、从“列宁号”飞机参战到珠海航空节,红军战士的家书、大别山民谣、志诚小学校歌、川陕苏区的民歌、《草地夜行》课文的运用、红二十五军血雨腥风的长征、吴焕先牺牲、徐海东、程子华负伤。在用战斗胜利接应到中央红军时,给中央送钱、送枪、送物!抗战时营救美军飞虎队飞行员,抗美援朝时詹大南率部参战首战打垮美军王牌师“北极熊团”、还有,方子翼从识字不多的红军战士成为空军师长,抗美援朝带机首次升空作战就击落美机,“皮有功、少晋中”、洪学智两授上将,更是中国革命的传奇。志愿军副军长吴国璋从援越战场转战援朝战场,参加了五次战役,准备胜利后回大别山看望刚刚联系上的母亲,却血酒朝鲜战场……这样大量细节的再现,为一部纪录片增添了巨大的感染力。这样的细节,绝不是编导凭空想象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纪录片创作者用专注的精细和激情的生动去实现,从而使红色基因的脉络呈现得更加红艳。“重复是纪录片创作之大忌。数十年来,描写和歌颂金寨红色历史的作品不胜枚举。稍不用心就会步入老套。”该片总策划禹成明、总导演吴斯介绍说,“一开始我们就把艺术创新作为本片的标高,采取最具开创性的新视角来讲述金寨。 此次,我们没有重复以往的讲述方式,而是以一种国际化视角与当事者视角交互印证,廓清历史迷雾,从而清晰地显影、解读红色金寨这一恢宏史诗。”对金寨的红色资源,我们曾一次次纪念,曾经无数次的挖掘采访,但很多故事,依然需要像《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编导一样,做一些深入的开掘和采访,体现出“这一个”创新性的原则。

  第三,这部作品是一个在思想和史料价值上具有意义的高端作品。人们从艰苦卓绝的征程,从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精神中再次受到深深感染。一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老区儿女面对强敌在恶劣的情况下,依旧凭坚强的斗志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信仰,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所以一步步都走的无比坚定。二是编导制作的用心写作,它不是敷衍的应付差事,而是扎扎实实带着浓浓的情感在讴歌红色金寨、革命老区,在赞颂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在用史诗的笔法颂赞伟大的老区精神。这部作品的解说词,以精练、精准、精彩的叙述,时时点击着观众心灵动情的穴位,与观众产生了思想的共鸣。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重视语言的锤炼打磨,重视每一句解说词的感染力、穿透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我们出发的路。什么是初心?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英勇牺牲和无所畏惧的壮举,对此作出了最完整的诠释。《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部展示共产党人初心的教科书。让我们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点赞叫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