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齐心守“沪”,“大别山精神”耀方舱
——市中医院援沪医疗队战“疫”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5-16 10:05:59 【字体:

  5月11日下午,上海崇明长兴定点医院,六安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援沪医疗队员佘会正在穿戴防护服,准备入舱交接护理工作。自开展援沪工作以来,这已是她和同院的11名队员们转战的第3家医院。将近40个日日夜夜,他们用坚守和不断提升的效率全心守“沪”,为上海疫情防控贡献了六安力量。

  4月2日,市中医院12名医护人员随我市援沪医疗队一起出发,当晚抵达上海市崇明区,与我省其他医院汇合,正式形成了166人的安徽援沪医疗队,主要负责崇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C舱)的患者管理。4月7日,C舱正式开舱。“第一次入舱时,心里有点忐忑,尽管大家一道接受了十分正规系统的培训考核,但还是被一排排床位震撼了。”据市中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吴宁波介绍,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患者数量多,工作强度大,连续工作6小时,是对在方舱医院每个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面对每天入舱、出舱患者和核酸采集任务等,队员们发挥各自优势,把自己的专科特长带进舱内,积极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因为病人不能随便离开方舱,在生活方面也需要队员全部包揽。在这里,大家不仅是护士、还是健康宣教员,是心理治疗师、也是联络员。“其实每次进舱作业虽说是6个小时,前后的准备、善后工作也要3-4个小时。”吴宁波说,“一天忙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市中医院肾病二科护士长金莉担任方舱护理小组第二组副组长,除了日常护理患者外,还要承担部分区域的护理管理,她告诉记者,“每次进舱,我都会首先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和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指导我们小组队员将人文关怀带入舱内,一声声‘阿姨、叔叔、大姐、宝贝’,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在方舱医院,市中医院的医疗队员们还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早期介入中医药,坚持中西医并举,形成了安徽援沪方舱医院的一大特色。其中,作为一名资深中医专家,吴宁波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症候,分别预于中成药、中药汤剂无症状方、轻症方等应用,同时配合中医专科护士的穴位按摩、耳穴压豆、八段锦、手指操等非药物治疗,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

  经过22天的战斗,队员们圆满完成任务后,又积极响应省队号召,转战到新组建的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E舱)。从E舱人员的组建到患者的收治,不到一天的时间。面对时间紧迫、舱内环境未知等情况,我市援沪医疗队作为第一梯队人员进舱护理患者,就像佘会为大家鼓劲时说的,“我们是护士,干的就是救死扶伤的事,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接下来的13天里,队员们齐心协力,不懈奋战,最终,1500余名患者治愈出院。“每当这些治愈出院的患者说着感激的话语,我的内心就无比欣慰,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佘会说。战疫还在继续,5月8日,这支队伍再次转战第三家医院——崇明长兴定点医院,在这里,他们与其他援沪医疗队队员们共同战斗,齐心守“沪”。

  除了支援上海方舱医院患者管理,市中医院还抽调了一支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分别于4月3日、4月9日、4月16日及4月25日4次援沪,参与开展全民核酸采集工作。为减轻上海接待负担,同时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大家夜间乘车赶路,白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累了就在大巴车上打会盹。在采样间歇期,一边接受隔离和医学观察,一边随时待命,历时10个日夜,累计核酸样本采集10万余人次,其中入户采集1168人次。

  医疗队员们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方舱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安医大二附院医务部部长、上海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医院院长叶珺说,“关键时刻,六安护理团队尽显担当,给了我们工作极大的支持,也充分展现了老区人民的红色革命精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上海崇明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副院长金世洋也称赞六安队是一支“能战斗,特别棒的团队”。(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齐盈娣 李珊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