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视线>详细内容

家长阻难“减负”,何故?

作者:袁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5 15:44:13 浏览次数: 【字体:

学生写多少作业,家长也可“话事”?老师:常有家长投诉作业少。详情见作业多,学生苦 作业少,家长忧  (《广州日报》2012.11.1报道)


  说到学生作业量的多与少,好多教师很是纠结,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有的老师说:“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难当”,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教的是学生,面对的却是社会,学校,家长。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真是老鼠钻进风箱,两头受气。给学生的作业布置多吧,违背教育的宗旨,事实上,遏制着学生的发展,制约着学生思维创造,更重要的是抹杀着学生灵动的天性。大量的机械性的抄做,无疑增大学生的负担。作业量布置少了吧,学生很开心,家长却怨言载道,吹胡须瞪眼睛,指桑骂槐,指责老师有过错,按他们的认识是,作业量越大,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于是,有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少,家长便来学校投诉某位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少了,而任课教师的再三解释,他们却是全然不听,认准的是给自家孩子作业布置多些。如果少了,认为是教师不负责的表现。这并非怪事,现在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尤其是农村学生家长,“话事” 几乎每天在发生着。笔者所在农村,众多家长认为是学生作业多了好。问其原因,他们的说词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多了,放学后回家就做,不会因为没有作业而去玩耍或者看电视。家长也就不必担心孩子出去惹事,或者疯玩,甚至半个晚上不见踪影。也不会担心孩子守在电视机前与家长争抢遥控器。听罢他们的说词,我真有点无话可说了。在他们认为,作业量大,无非是约束孩子的行为,免得他们为孩子操心,另外,他们认为孩子做作业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似乎再无它法了,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话,教育该拯救我们的家长了。

  学生作业量的多少,没有现成的标准,多少年来,大家都在喊为老师“减压”,为学生“减负”,师寓于教学,生乐于学习,但是事实究竟是咋样。减负过程迎来家长的阻难,教师想方设法地减负,家长千方百计地增负。这使学生作业量的多少有了争议,有了矛盾。

  而广州市一小学对学生减负,不失为一种良策。据报道,广州市终于有小学落到了实处:有的学校规定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应该在晚上9时30分之前完成,无法完成的话可由家长说明情况,老师再决定是否补交或免交;有的学校“放权”给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自行选择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跟学校沟通好,少做或不做也可以。其实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这样措施来减负的,但是在落后的边远山区,这样的减负方式,看来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了。

  且看,好多农村学生家长,总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的事情,一切责任是老师的,学校的。似乎与自己无关,但是当某位学生考上大学,则自认是祖先埋在风水宝地上了。毫无感谢老师之言语。一字不提老师,好像与老师毫无关系,真有点自相矛盾了。如果说到减负,他们便是有点“膛目结舌”了,甚至瞪眼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农村的学生仍然处在“水深火热”学习之中,《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说的好“油锅里捞孩子”,教育人都不怕“烫手”地去拯救我们的孩子,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寻求佳境,怎奈,一双双巨大的双手,那就是家长,硬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自然处在矛盾之中,于是,学生作业量的问题,学校显得有点无助也很无奈。

  家长拿作业量的多少“说事”,他们认识是有点粗略的,甚至是浮躁的。这里并非指责家长过错,这是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环境是截然分不开的,虽是情有可原,但是是他们太过于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片面地看学生的作业量,一段时间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事实上,很少有家长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班主任姓名都不知道,你说,这样的家长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吗,他们的所谓“关心”,是对学生的作业多少,做与不做判定的,好像做了作业,就是好学生,一旦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低,家长对孩子要么一顿脚踢手打,要么挖苦讽刺。最后找不出理由,一切责任加给学校,责备老师没有教好,没有布置作业,让学生“黄”了,我们的家长啊!作业能决定成绩的高低吗?看来我们的家长也该换换自己的“脑袋”了。

  家长必须转变观念,闲暇之余,多看新闻,了解教育动态,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学习成绩定论孩子的优劣。要看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关注孩子的需求,多跟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在学校一天的收获。积极配合学校,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出谋划策,切实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这才是有实效的“话事”!(李军会)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