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七期>杏苑走笔

例说皋城街巷演变及其它

退休教师  赵葆德

  六安老城区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尤其是撤地建市的二十年来的城市建设改造中,经过房地产开发、棚户区的拆迁安置,一幢幢新楼群矗立,一个个居民生活小区建立,一条条新的马路诞生了。在人们眼中楼房变高了变新了,居住条件变好了,马路也变宽变长变直变平了,出行更便捷,生活更方便的同时,让人想到不少旧有老街巷拆除了,消失了。

  一位文化名人说:记住地名,就记住了城市的历史;想起了地名,就想起了曾经的岁月。在城区老人们的头脑中,昔日的“九拐十八巷”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物遗迹,很多都难以追寻。但值得庆幸的是,尚有部分街巷、建筑物的名称被保留下来,并演变成新的街巷和建筑物。不少中老年人对此仍有怀念之情,在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中,总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它们的今昔变化;在点赞的话语中,展现出不断改变的皋城新貌。笔者现就所见所闻选例略述如后,以与读者分享。

  一、老街旧巷变新街

  云路街:它是明代嘉靖年间以来的老街,因儒学前面的路,即“云路”而得名。西起庆安街(今云路大桥东头),东至田家拐(原皖西大厦西边),横穿鼓楼大街北段的东西,全长1100米。经过拆迁拓宽改造,于2005年启用通车,现为城区繁华的商业街道,尤以美食而著称。

  书板街:它由书板巷而来。书板巷原是鼓楼大街与和平巷(原名壶瓶巷)相连通之巷。巷内人家多以手工木板印刷或石印印书为生计。现今书板街是从南向北拓宽了的城隍庙巷与相连的和平巷而成的一条繁华的新街道,它中间穿过了昔日有名的大井拐。

  棚场街:棚场原为六安州试院所在地,始于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棚场外称大棚场巷,其北侧有小棚场巷。棚场,解放后为当地军分区所用,也是附近市民游玩场所。如今,大棚场巷由文盛街口棚场拐头向北延伸至田家拐,拓宽后成为生意兴隆的棚场街。

  小东街:是由原西街、东街合称而来。城内北门上拐头,向西称为西街,直抵淠河沿,街头冷清,仅有一家浴池。街内居民多以制伞业为生计;向东则称东街,街头生意兴隆有茶馆、烟店、馆店、豆腐店、香店、包子店,以制香有名。街道较短,向东冷清,人称小东街。出街向东直达老飞机场(今皋城广场)。如今,东西街隔解放路相通连,拓宽后车辆通行,西连淠河路,东至球拍西路,附近解放路两侧,有公交站牌曰:小东街。

  三里街:原称西三里街,今人俗称三里街。是六安老城靠西南方向沿淠河的一条老街,它北起永安桥(原西外小学附近),沿淠河之滨向南直到头道平桥(即均河入淠河之处)。近十年来,随着华邦新华城的开发,原三里街已改造成淠河路南段。新的三里街诞生,它逐步东移,东北起塔西路口,向西南穿过龙井沟路,响洪甸路与环城西路相连接。其北段已成为居民生活区,新的商业街道。

  二、旧庙周边展新貌

  锥子庙社区:城内有南北两塔,市民因其形状而称为南门锥子、北门锥子。塔下有庙。北门塔下庙名曰:多宝庵。市民俗称为锥子庙。如今多宝庵仍在,并加以扩建、维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老城新区的一大景观,锥子庙也就成为此处一带居民的社区名。

  响铃庵社区:此庵本是南门城外一个小小的庙宇,早已不见踪影,它的名字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百姓仍称此处为响铃庵。如今,建成生活小区并以此为社区名。近年又以此命名此处,由豪门花园向西穿过文盛街、磨子潭路、龙井沟路、响洪甸路与淠河路相接的新马路为响铃庵路。

  紫竹林:说到紫竹林,六安人并不陌生,都知道那是老城区西三里街附近的一座庙宇。如今经过修缮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名曰:“紫竹禅林”,鹤立鸡群一般在“华邦·新华城”那里。由此向东越过昔日的蔡岗头、等驾拐,直达解放路的一条大马路,名曰:紫竹林路。那里还有一个位于龙井沟路东西两侧的紫竹林生活小区。

  文盛街:因汉代时南门外建有“汉文帝庙”。明代万历进士六安文人何庆元曾题名为“文圣寺”(庙早不存)。此街因得文圣之名,后人误传为“文盛”。北自东大街棚场拐头(今兴美花园南端),向南经过三道巷、竹丝巷、南通巷、惠民巷、二道巷、头道巷、兵变巷等几道巷口至昔日老城镇南门出城,再穿过紫竹林路、响铃庵路直接大别山路。近几年来,其北段削高,南段垫低,两旁拓宽,人行道上种植树木。随着南门塔、皋城王府等小区的居民入住,已成为一条新的商业街道

  三、昔日建筑成新景

  五牌里:现为公交站台名。其实作为地名应该叫五里牌坊。现在站台与昔日牌坊之间,有一条老城河之隔。所谓牌坊,旧时为表彰某人德行而设立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五里牌坊,曾记得是一个小型的贞节牌坊,附近有水井供百姓所用。其西南是南通巷,西北是大竹丝巷,其南面是昔日城区最大的南门菜市场。如今是由北向南延伸的穿过东大街的万寿寺巷。与站牌处的小街构成了一个“丁”字形,成为城内著名的早点小吃街之一。

  英布墓:城内六德街(今为淮王街)南面最高处昔日有关帝庙,坐东向西门对大关帝庙巷,北侧有小关帝庙巷,南侧为大仙庙、马厂巷。关帝庙被拆毁后成为行署水电局家属宿舍区。在近年房地产开发中,位于今文庙街与淮王街之间的关帝庙遗迹变成了一个杂草丛生的大土堆。据《六安州志》载:“武庙大殿下,即葬布处”的记载,始知此处乃为汉代六安人英布墓之所在。英布先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又为刘邦封为淮南王,最后为刘邦诱杀。在六安市人民政府重视下于2016年8月起英布墓得以整治:大土堆上修建了环形步道,墓顶处栽种了松柏景观树,墓下方修建了景观文化墙,墙上既有英布生平简介,又有他参与巨鹿之战、函谷关之战、垓下之战的骑马持枪的战将形象及其南国疆域图。是为六安城内南北双塔之间的一大景观。

  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旧址纪念碑:城内原西大街尽头水步口处,向南转为靠淠河沿的横街,进街后左侧四、五间门面房处即是中共六安特别支部建立之处。1925年中共党员王绍虞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六安在此处建立特别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有党、团员十余人开展一系列党的秘密活动。1927年被军阀马祥斌查封,始停止活动。因横街已拆除,此处成为龙井沟路旁的溪庐湾广场。六安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6月在此立碑以示纪念,也是人们追思和缅怀革命先烈形象之处。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12-15 16:42:5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