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期>卷首语

不断发现新的自我

中国国家气象局 王昕

 

母校老师嘱我为校刊《墨浪花》写一段文字,与诸位学友分享自己求学的经历。平淡如我,爽快地答应之后,真到动手写,才发觉并不容易。毕竟是要给学弟学妹们看,笔墨畏缩,老调重弹,有负老师之托;任性挥洒恐有不着边际之嫌,搞不好还会误导。这个“度”,的确不比寻常。

  其实我平常习作,大多随意,本无套路可言,更无经验可鉴;常兴之所至,不过所见所感所想所思而已。好在多数时候从开头出发,经过笔耕墨耘,最后的文字往往出乎意料(至少是超越自己的能力)。中国古代许多很好的诗歌往往“无题”,想来大体也是随物起兴,有感而发,倒并不在乎起个好名。这可能就是写作的快乐所在,你能从自己写过的文字中,发现超出自己的东西,敬畏造化的不可捉摸。

  这么说,我好像是在把写作这种事情神秘化了。但写作能给人带来享受,包括过程的不可预期,如孕育孩子般“痛并快乐”,如果局限于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之类的“密钥”,这些可能都无法体会。

  写到这里,蓦然回首,发觉这里面可能包含了我想在这段文字中和学友们分享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习惯性地要在起步阶段就试图把事情定型化,在写作、学习、做事中不断掐灭自己想法中的星星之火,挣扎着要与已经固化的过去保持一致?因为在现实中人们都在乎一个可以预见、可控、闭合的结果,并以此来筹划我们的投入成本,但这完全无法在诸如写作这样创造性的事情中发生。我们从襁褓中走出来,不为了长大,变化,却仅仅要长成幼时的模样吗?

  显然不是。更多的情形是,我们渴望“女大十八变”般的惊喜,它在鼓舞着我们更有创造力地成长。我们无法回避通过一般性的学习获取前人已经创造的知识积淀,但最终我们是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创造物,一件艺术作品——我自己,及其所生产出的一切。这个自己,不是与世隔绝的自我,恰恰相反,我现在通过写下这段文字过程的展现表明,我们在写作活动,以及一切创造性生产活动中,不断与我们所积淀、经历、所思所想、直接面对的内外部世界展开各种各样的能量交换。这个类似“场”一样的存在,把我们带到了自己生产又超越自己的地方,让我们不再为掌握了一些固化的知识而满足,而是惊诧于我们自己走过的似曾相识又完全陌生的痕迹。

  好了,我把通过电脑敲击而出这段文字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在这里,记录我此时此刻,或已经成为过去的一段写作。它也许不能给出一个主题化的叫做文章的东西,但我寄希望于它能开启我和二中学友们彼此对话的一段旅程。

20177月写于北京中关村

 

  (王昕,男,安徽舒城人,文学博士,二中校友。先后就读于中国新闻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所学涉及新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美学、哲学,现就职中国气象局从事发展研究工作。)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29 10:16:2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