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十三期>园圃拾粹

让课间十分钟充满阳光

语文组   陈世宏

 

在日常的班主任管理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一种现象:下课铃声响了,隔壁班的老师虽然下课了,但教室里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同学们一个个仍然正襟危坐,一丝不苟;而自己班级里却是“蛙声一片”,打闹声,哄笑声,纵情歌唱声,此起彼伏,直至课前三分钟铃声响起才告一段落。每每这时,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对邻班充满羡慕嫉妒恨,对本班怎一个“愧”字了得!其纠结之情萦绕于心,不能自已:课间的十分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呢?

    回忆我们少年时代,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学习压力不大。下课铃一响,女生像出林的小鸟,男孩像脱缰的野马,瞬间冲出教室。女孩玩“踢毽子”“跳绳”“跳方”,男生抱着单腿“斗鸡”,沿着墙根“挤油”,趴在地上拍纸牌,围着水泥桌子打乒乓球……于是,操场成了娱乐场,课间十分钟成了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时过境迁,我们已由翩翩少年快变成了苍苍老者,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中考、高考,家长、老师、学生都感觉到“亚历山大”,操场好像越来越小了,课间十分钟好像越来越短了。为了考试,授课教师提前走进课堂、拖后走出课堂,领导看见了“放心”;为了考试,学生听见下课铃声作无反应状,继续思考课堂上未想通的问题,继续做上一个十分钟未做完的题目,班主任看见了“舒心”,家长听到了“开心”。

  有精明的班主任曾向弟子们算过一笔账:一个课间有十分钟,加上早晚自习一天至少有九个十分钟,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半小时;一周五天,就是七个半小时;一个月四周,就是三十个小时;一年按十个月在校,就是三百个小时;三年呢?九百个小时,按每天学习十小时计算,又是三个月啊!雷锋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已被发挥到极致!

  科学真是这样吗?心理学家调查表明:7-10岁儿童一般可以集中25分钟左右,少年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一般可保持40分钟左右。当人长时间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注意的动摇”。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充分利用注意的稳定性,让40分钟的课堂变得高效,而不是打疲劳战,打持久战,以致事倍功半。

  再看我们身边课堂上的例子。君不见学生A尽管紧盯老师但两眼无光,面无表情;君不见学生B面对老师的提问是一脸茫然,张冠李戴,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因为没听清老师在说什么;君不见学生C干脆趴在书桌上,把老师的讲课声当做催眠曲,直接去梦见周公了。这真是,课间损失课内补啊!

  其实,课间十分钟是比较短暂的,设置它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的大脑得到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樵夫都懂得的道理,我们这些“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师何必纠结不已呢?

  记得有一首歌曲就叫《课间十分钟》,歌词是:“听那丁零零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 来吧,来吧,来吧,/ 大家都来轻松轻松,/ 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 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 哦,你好,你好十分钟!/ 哦,欢迎,欢迎十分钟!/ 那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 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 听了这首歌,想必你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4-06-13 10:59:5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