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八期>教研阵地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

物理组    孙宇

 

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新高考的即将到来,都在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怎样的物理课堂才是高效的?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这应该是每位高中物理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十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力争将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解释清楚。

  一、指导学生预习,实现先学后教

  1.预习不仅仅是读教材

  以人教版必修2中的重力势能为例,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但是重力做功为什么与路径无关?为什么可以定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有何意义?为何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这些问题学生们可能就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去思考。那么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或者说收效甚微,因为缺少了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独立思考。

  2.恰当设置问题,制作导学案

  众所周知,上课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得到了解决,课也就成功了。因此在预习阶段就应该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置具有恰当梯度的问题,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学生的思考,以达到全面地、有深度地预习,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还以重力势能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如下设置导学案中的问题:

  (1)回顾前面所学,说说:研究能量为什么要从做功入手?

  (2)研究重力势能应该从什么力做功入手?

  (3)重力做功特点是什么?该如何计算重力做功?

  (4)重力势能如何定义?重力势能的概念为何是有意义的?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有何关系?

  (6)物体上升和下降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如何?

  3.预习的重点不是懂了什么,而是哪里不懂

  学生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们知道自己哪里存在疑问,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说上这堂课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增砖添瓦。

  二、创设实际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上课时,如果能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就如何创设情景,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用问题创设情境

  例如讲“感应电动势”时,可以提问学生:“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一定大吗?”、“磁通量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一定大吗?”、“那感应电动势大小由什么决定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着思考的状态,激发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设计问题及问题的梯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层层推进,循循善诱,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用常见现象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分子间作用力”时,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一根绳子很难被拉断;紧压在一起的铅块,需要一定的力才能将其分开;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平行于水面且与水面接触,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将其拉离水面;同学们使用的铅笔很难被压缩。继而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子间作用力。利用常见现象创设情境,并就现象中所呈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本身就是以学生主体的表现。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材料,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科学史实创设情境

  可以用一些有趣的科学史实来创设情境。例如讲选修3-5中原子核时,可以介绍玛丽-居里夫妇发现强放射性元素镭,其女儿和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磷30。这样就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4.用生产、生活中错误的经验创设情境

  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问学生:“在空气中,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谁下落得快?”、“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对于后一个问题,学生常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被生活经验的假象迷惑。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经验,教师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必将高涨,实现高效课堂也就水到渠成。

  三、适度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气氛

  1.常规新课教学中的探究

  传统的新课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十分浅显,从而导致解题时,提取和运用知识常出错,症结就在于缺乏探索与实践的认知;此外,这样的课堂活跃度也不高。因此,在新课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在讲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时,学生可能感觉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让一个较重的橡皮从一个较薄的练习簿上滑下,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橡皮重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橡皮紧压练习簿的效果,二是使橡皮下滑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实验教学中的探究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强烈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实验课如何设计与操作呢?教师切忌一切包办,把实验的方法、原理、器材以及如何处理数据等一并告知学生,因为这样做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笔者认为,应先让学生们充分地自由地讨论,猜想可能的结论,然后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不符,那就重新猜想,重新设计实验,再次验证,如此往复,直至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交流。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既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继而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3.习题教学中的探究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例如,在电磁感应的倾斜导轨加导体棒模型中,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如果导体棒不受外力或受到恒定外力,求解变加速阶段的时间问题,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可以进行这样的探究:高中阶段求时间的方法有哪些?此时学生可能会给出多种方法。继续发问,可以教师发问,也可引导学生去质疑。为什么不能用动力学方法?为什么可以用动量定理?这一过程安培力是变力,应该怎样处理?通过这样循循善诱、层层推进的互动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四、合理设计习题,给予学生获得感  

  1.逐级训练,层层拔高

  习题设计可分四个层级:识记目标,理解目标,应用目标,能力目标。在甄选习题时,一定要依据学生当前情况进行层级定位,然后进行甄选和设计,切忌贪多、贪难、贪快,应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2.精挑细编,不要题海战术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要求进一步细化“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所以,当前如果仍然依靠过去的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方法,在高考中是很难取得高分的,当然课堂也就谈不上高效。那么应该怎样科学选题呢?笔者认为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发散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习题目标明确,即直接对准教学目标;所谓典型性,就是习题有代表性,不偏不怪,是这一知识点下的典型;所谓发散性,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精讲细评,注重过程

  习题教学时,并不是一套习题中的每道题都要讲。如果某题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了,为了节约时间,此题可以不讲,个别不会的同学可以课下单独辅导;通过教师的判断,如果某题难度较大,通过讲解,可能也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听懂,那么此题也没有讲的必要,此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下培优使用。此外,习题巩固知识的功能和培养能力的功能都是在解题过程中体现的,而且解题过中所涉及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恰恰是新高考所要求和强调的,所以讲解习题要注重过程分析。

  4.教师点拨,学生主讲  

  传统的习题课教学,常常都是“一言堂”,学生是机械地、被动地听和看,课堂互动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学生被提问,或者说学生被互动,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也就不可能高效。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各种能力了。因此,习题教学时,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一言堂”变为人人都能畅所欲言、都想畅所欲言的“多言堂”,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课堂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触类旁通

  1.物理教学不仅仅是各章各节各个知识点的单独传授

  高中物理知识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高中物理教材也是按照一定的递进关系来编写的。例如必修1、必修2,先学习直线动动,后学习曲线运动;先学习力的平衡,后学习动力学;先学力学,后学电磁学等,学生们明白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运动情况反映受力情况;必修2中学习了曲线运动,学生们会发现原有的动力学知识在解决变力和曲线运动时遇到了困难,于是就利用原有的动力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推导出了动能定理,进而又学习了能量守恒。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构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立物理模型,达到融会贯通

  高中物理不仅在知识层面具有关联性,而且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也有相似性。教学时,如果能就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建立模型,那么在解决不同章节类似问题时就变的简单得多、高效得多。例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一颗雨滴从足够高的空中落下,考虑到空气阻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雨滴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阻力等于重力时,雨滴匀速下落直至落地。在电磁感应中也有相似的情况,一光滑倾斜导轨放在与其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一与导轨垂直放置的导体棒由静止开始释放,考虑到安培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导体棒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安培力等于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时,开始匀速。可以发现两种情况十分相似,可以统称为“落体模型”。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如能构建诸如此类的物理模型,使学生触类旁通,自然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会有很大的帮助。

  六、发挥语言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1.恰当地“发声”,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与别人交流时,如果对方说话声音小,逻辑混乱,作为听者是很难听下去的。所以教师讲课时,应该说学生们能听得清、听得懂的话,即讲课时应该说清晰的、明亮的普通话。当然,做到让学生可以听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主动想听。那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或者说是充满情感的,那么如何做到呢?比如,讲课时使用恰当的、变化的语速,抑扬顿挫的发声等。

  2.恰当的肢体语言,也是很棒的

  有关研究表明:人获取信息的来源,17%是通过听觉获得,83%是通过视觉获得。而要巧妙、精准地表达一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表情和动作就是肢体语言。可见作为教师,为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是多么重要。那么上课时可以使用的肢体语言有哪些呢?例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与位置移动等。这里举一例:在讲解重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化的四肢和站姿来改变身体的重心,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来判断重心及感受重心的意义。

  3.幽默的语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常会给听者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这对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很有益处。比如,在讲解安培力阻碍相对运动时,可以这样表达: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在讲解地球的三个宇宙速度时,可以教学生这样记忆:一顾客到饭店吃饭,要“吃点酒”,不够,再“要一点儿”,又喝完了,店员问之还要不要了,顾客说“要留点钱”。

  诚然,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还有很多,笔者也不可能一言尽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体会、总结和反思。为了教学的高效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曹文琛老师  编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19 15:07:1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