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九期>卷首语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使命

杨永明

  在一个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人文时代,我们的教育的观念更应与时俱进,更应人性化、人文化。作为中学教师、班主任,教育的最高使命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学业教育、应试教育,而当是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一切的教育,最核心的使命也都应该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即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千方百计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逐步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如果我们的对象——广大青少年,连自己的生命都予以冷淡、厌倦乃至放弃,又何从谈来的学业、理想、抱负、事业,更何从谈起人生的充实、幸福和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每一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如果不把生命的教育视作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最高使命,而把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分数、名次和排行,只认分数不认人,只看到排名不重情,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也不可能真正成功。
  生命教育不仅蕴含着一种情谊,一种道德,一种气质,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精神;而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文化,一种体现着我们民族、社会和时代主流的价值观。生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平凡曲折艰难复杂的生活中,要努力引导我们的学生,积极地去追寻我们民族,乃至人类生生不息所久传下来的那些诸如坚忍不拔、无私无畏、仁慈大爱、奉献执着等精神品质。生命的教育应渗透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班会,每一次谈话,甚至,每一个眼神、微笑和手势之中。
  正如秋雨先生所说:在辽阔的旷野连一点生命的踪迹都找不到,等一只飞鸟都要等上多少年,而要在宇宙间寻找生命,一开口就是多少光年,以光的速度搜索千年万年还未曾搜索到一点依稀的痕迹,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竟然能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万般珍惜还来不及呢,怎舍得互相糟践冷淡?……
  眼下,造成少数青少年对生命的冷淡的原因的确很多。从大处讲,是由于某些群体道德、人伦缺失;从小处讲,则往往是由于某些个体心理、情绪的扭曲,还有的则是因为教育工作者方法、手段的失妥。在当前金钱至上、地位至上、分数至上以及人际关系至上等一些十分世俗功利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在中国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高的企盼溺爱等一系列高压之下,我们的青少年的心理很容易扭曲,情绪也极容易异化,生命也很脆弱。不少青少年不仅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性,而且忽视了生命与生活的区别。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缺失、失误,完全可以后天弥补,甚至还可以重头再来。然而,当一些青少年误将生命等同于命运、生活时,他们却往往禁不起那些来自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失意、挫折、痛苦,而把它们视作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灾难。于是,他们常常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去逃避。不幸的是,在这种所谓的瞬间解脱中,孝敬父母,建功立业,回报社会,感恩师生,友善同学等诸多社会责任则统统化作了乌有,只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明白了上述问题,我们则更易明白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班主任的神圣职责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坚定地认为,我们日常的“传道”比起授业、比起解惑要重要的多;我们费尽十年心血精心培养打造一两个状元,也许根本比不上培养起一群身体健康、情感丰富、充满阳光的青少年有价值。因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未来并不是仅由一两个状元就可以支撑的,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真正需要的是千百万知恩图报、仁慈友善、热爱生活、充满情趣、心理健全并积极向上的青年接班人。
让我们换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吧!让我们以生命教育为最高宗旨,用我们的情去感动学生,用我们的道义去引领学生,用我们的修养去熏陶学生,用我们的耐心、宽容和爱心去感召学生。一旦我们的学生在我们老师的引领下,学会了直面生活,学会了善待生命,学会了与别人沟通,学会了化解苦难,学会了释放情绪,并逐渐建构起了一种真正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其实人人都那么纯清可爱,而我们的老师也会被学生发现——其实他们人人都那么的朴实可敬!
(作者杨永明,安徽省特级教师、六安一中教科室主任,曾任六安二中语文教研组长。省特级教师评委专家、省课题评审专家、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发表教学教研论文数十篇。)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3-04-25 14:50:51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