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11) 陈城
细细想来,文学是一件美妙而无法言状的事物,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无知与野性到如今正冠整衣的儒雅,这需要的不仅是自然对于我们的启发,更需要历史时间长久的积淀。从野性到理性,是文明诞生的蜕变,也是文化发展的起源。我们的文化,是自然赐于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拟之以文学,回报自然对我们深沉的爱。
世世代代,文人墨客,饮酒作诗,愤慨抒情,即使朝代更跌,那万古长青的仍是文学以及对文学始终热爱的诗墨之家。纵观历史,文明与社会的进步也正是文学的进步,一个朝代一种思想,延续着人们的精神烟火,使之长久不灭地燃烧。近代屈辱之史,人民大众能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获得的唯一支持,正是那些爱国奋起之人的文学之心。国家越是危难,文学越是蓬勃,热爱文学之人以笔代枪,字字句句痛击着外来入侵者,振奋着一代代爱国之士为民族复兴,振兴中华之理想而赴汤蹈火,最终以不屈战胜了黑暗,用寸笔绘出了光明。
文学,对于社会是助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运作系统,虽不是缺一不可,多一不行,但它复杂到个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社会发展,人文进步到每个人的心灵,将万千民众的心结联在一起,带动起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文学能够渗入到社会每个角落,然后以涛涌之势,掀起一场社会变革的狂澜。在文学的渗透下,一个社会的思想体制、政治经济在随之改变。文学的核心动向正是社会变革的方向。西方14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从文学中便映衬了整个社会的动态。历史潮流随之推倒了皇权,奠定了自由、平等、法治;颠覆了神权,建立了科学求真,自然。
文学,对于个人,是基石。更准确地说,文学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精神信仰,统领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人,是需要一种信仰的,无论信仰着什么,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本质,代表着一个人所向往的和他所能向往的。古往今来,无数人以文学立抱负,或是振兴天下文学为己任,或是拯救黎明百姓于水火。无论怎样,文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
文学虽然在形式上条条框框,但文学的内容却无限制,它所能融入的感情以及对人类精神的升华却是广泛而长久的。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记录着世代人生活的精神面貌,从文学中也便看到古今人事的变迁。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化的产物,没人能解释清它到底代表着什么。从古至今,无数人伏于文学之下,甘于终身奉献文学。那些温文尔雅的文学大师,我们会惊叹于甚至在他们信手拈来中也体现出对文学恰如其分的拿捏。即使如此,他们仍在潜心研读文学,这正是文学带给他们的境界。越有成就,越是谦卑。
如何用文学表达出自己的心境,使之突出或婉转,使其明快或耐人寻味;能够将雍贵之词写出敦实,将平庸之句绘出典雅,这不仅需要时间来磨炼,更需要我们从万千文学作品中汲取有益,化为所用。即使在众纷喧闹中也要保持一颗对文学矢志不渝的热爱之心,那么,人类文学之泉将涓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