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四期>刍荛之论

突破自我的桎梏

河西校区高二(18) 苏维勇

  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

  人生在世,只有不断地拼搏,突破自我,才能立于不败的巅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拼尽了自我,换来的也许只有些许微小的进步,但我想说,这些,足矣!

  成功不仅属于智者,更属于勤者。但勤者,远慧于智者。笨鸟先飞,他们知道自己技不如人,毅然选择努力,拼尽自我,为的是与所谓的天才站在同一个高度。他们也许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一头的天赋,但他们有态度,有恒心,有毅力;他们懂得木桶效应,用心血和汗水去加高自己的短板,让自己在点滴的努力中变得优秀,让一颗原石散发出它内部所原有的光芒,让生命的光芒照亮自己心中那美妙的包含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竞能生优。人的一生充斥着许许多多、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竞争。大自然的最根本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总有胜者,当然也少不了败者。但胜败总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胜者也没有绝对的败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胜亦是败,败亦是胜。大千世界,变幻莫测,评判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相同。

  当有些人突破了自己的桎梏之后,就会被越来越严格地要求。要求者也许是自己也许是别人。但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此时的他也许正戴上了另一个桎梏:前进,前进,站在更高的山峰上。这并没有错。但功利心理才是我所说的真正的桎梏。功利心理膨胀之时,初心已改,自我已失。

  当一个人失去自我的时候,他会对周围的一切都麻木,只为了他想得到的目标而前进着,在这途中也许会丢掉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东西,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机器,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也是整个教育界所不想看到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的美德而存在的。当美德变成了分数,教育也就脱离了初衷,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

  静能生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突破自己,接近巅峰,需要的是圣人之气,贤人之风,而非功利之霾。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终将被灰尘所湮没,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与悔恨。

  这个世界需要品学兼优的人才,而并非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社会亦应突破自我的桎梏,将功利之霾拂去,让浩然正气充满中原大地。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4:38:03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