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七期>学长回眸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2017届毕业生  陈城

 

想了很久,才执笔写这篇文章。

  长得越大,所谓“懂得”就越来越多。在这个年纪谈人生还些许过早,但有些感触的确是由心而生。

  浮躁,贪欲,尽管我们涉世未深,也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诟病。作为青年,我们更容易从众地去理解、追求片面的东西,直至四处碰壁,才能醒悟。

  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些书籍,来填补我这形如空壳的灵魂。然而找了许多,也读了许多,却没能在心中留下什么。商业化的书籍无非庸烂,浮夸,它们就像一群野兽在草地上疾驰,过程汹涌澎湃,留下的却是一片荒芜,把本该滋润心灵的养分也一并夺了去。这样的书越读越枯燥,越读也越累。

  终于,我尝试翻读那些经典,第一本便是《红楼梦》。我曾以为它很枯燥乏味,尽管时间仓促,但这次,我却尽力地用心去阅读。意想不到的是,读着读着,却读出了以前未曾读出的东西。那是一份情感,只有用心揣摩才能真正领悟。读得越久,感触越深,看似平凡的字句下却隐藏着作者难以言表的酸楚。读时风平浪静,合上书后心中却是一片波澜。这种感觉,不禁让我欣喜若狂,久旱的心灵终逢甘霖。

  书自人手,是一段怎样的经历才能使人感悟如此之深,而这段历史便是关于曹雪芹。曹家世代繁华,曹雪芹祖辈开始,坐拥江宁织造府,上沐皇恩。曹雪芹自幼生于福地,年少顽劣,整日只晓得与丫鬟、姐妹们玩耍。幸而曹家家学渊源,曹雪芹纵然顽劣,却习得金石、古文、吟诗作对。然而少时的纨绔生活很快终结,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被抄,举世繁华的曹家也因此没落。年复一年,曹雪芹的公子势气日渐消退,对世态冷暖的感悟也越来越多。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人生的大起大伏使他顿悟,以至于悔恨半生碌碌无为。辗转流离,难得立志著书,书尚未完,却因丧子病逝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此生留下的最大遗憾便是那本未完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文笔,不落窠臼。他用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来详尽地描绘每一人 、每一诗、每一景、每一话。文章虚亦写实,实亦映虚,语句描绘外表看似华丽,却在处处暗指衰亡的必然。又用命运形同盛世兴衰的宝黛二人贯穿全文,工笔紧凑瑰丽。

  吟诗作对,饮酒赏月,小说不惜笔墨写吟诗,写世家繁华,借此绘尽曹雪芹年少的雍荣华贵。但文中诗句再多,也终了于黛玉的绵绵愁情。黛玉写愁工绝,正是对所有繁华没落的伏笔。一曲终了众人散,黛玉葬花又有谁怜。苦得她修行整世只为与宝玉共枕,却被一次次的世俗严苟击退,故事俨然被印上了悲剧色彩。宝黛之恋,只是曹雪芹对人情冷暖感怀的铺陈,既是贾府的衰亡,又是自己颠沛流离的半生。年少奢靡的生活让他既向往又痛心,他想重回以前却不愿再庸碌无为,思想的矛盾被他纠在心中,始终无法释怀。

  人生似红楼一梦,曹雪芹被沉重的现实打醒,却又无奈最终睡去。离去的时刻,他心中也许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舍与不甘,但是上天没有给他继续的机会。丧子之痛,撕心裂肺,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烟花灿烂,万家灯火,在这样美好的除夕夜里,他却选择了悄然长眠,把无尽的悔恨都化为了两行浊泪。

  许久,才合上书。作者的情感不觉间已把我带向了另一个世界,对人生,对感悟,千万人中有千万种姿态。渐渐回味,才明白那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所包含的所有酸苦与无奈。个中原由今人已无从知晓,但这十字却概尽了他的坎坷一生。

  浮生繁华与沦落,当一人真的从大喜到大悲,从拥有到逐渐失去,直至一无所有,也许才能感受到曹雪芹未用言表的感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雪芹并非厌世主义者,相反,他用诚挚的感情教诲每一位读者当执念人生,勿虚度年华。人生坎坷,自有其千姿百态;尝过痛过,才能体会人生百味。世事皆无法重来,不要把眼泪都留给悔恨。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07 14:17:5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