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六期>走近经典

风起涟漪

高三理(11)  王岩

  “这姑娘好像在哪儿见过?”一句随风浮去的记忆,杂着尘土,早已忘却。微风融着温度,寄出河的呼声,情的涟漪,风便是颜色。在汝与星空私会时,吾有幸拂去薄纱,望见那无瑕的妙颜。星河中浮了涟漪,片片恋花从此绽放了。

  初见时,却似曾相识。前世结下的缘,似乎在冥冥之中,那么对的时间、那么对的地点,遇见了。宝黛之情,仿佛悲情又唯美、残缺又完整的。若早知生命会因悲离而支离破碎的话,他俩会不会彼此相识?会的,因为认识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忍不住地,开始了精神上的交流与摩擦。不生亦不灭,藕断丝连般的缠绵,这让人醉梦留恋。

  沉寂中的我,梦入了水乡。莲似的姑娘浣着纱,婆娑亦朦胧,朦胧亦婆娑。行舟人漂在水上,更止在巢中。远去的帆,似离别,更望是近来,是不舍,更望是激动。篱里女子在闺中,连着在水一方的莲,望梨花为雪的时节,离愁不再折磨一个人的恋情。莲,连;梨,离。文字的趣味?古人的自嘲罢了。

  不觉中呜呼而醒,见一部红楼,万般无奈,地下总成情。山林雨海中的山盟誓言,不足葬花葬泪时一言一语。

  但……

  物是人非事事休,家族的荒淫腐败,封建的落后无知,束缚了他们的生命,阻止了他们的爱情。但他们是叛逆的,他们向往光明。他们保有孩子的纯真,是为了追求成人的幸福。

  忍不住哭了,那么绝望。

  怡红院张灯结彩时,黛玉带着仇恨与不甘,悲伤与绝望地去了。之后,漫漫红尘没有了黛玉,宝玉浑浑噩噩,出了家。

  卜者之言,划破红尘,但滑入空门之疾。女子剃发,是折柳之人无法比拟的。抽刀断水,怎断红豆之愁?铁树开花,一个世纪的等待,先人却在佛前求了千年。不甘,于是有了《红楼梦》,一篇石头却是佛;不愿,却有《西游记》,九九之难无情僧;不忘,凡人之语《雨巷》,颓圮之中的虚无。苦了佛祖,苦了前人,苦了奇门遁甲,苦了芸芸众生。

  红楼一梦,让我疑惑。千年的制度,扼杀不了平凡的感情。萌动的初心,像种子,誓要长出后代的果实。一种自然的现象,一种令人赞叹的伟大。古人用爱情,用生命,冲击着那个时代,一次次挑战,一次次失败。历史因他们而变得多情,变得善感。

  爱情,终成一段悲剧;悲剧,成就一段爱情。两情相融甜如蜜,非心所属涩似茶。吞下甜蜜,面容自然带笑;噬下苦涩,也有浓郁清香。古人恋于爱情,泣于爱情,忠于爱情,即使万年后,叹息这场爱情,也定不会后悔那一次,那一次牵手,那一次热恋,那一次“我愿意”。回味那感觉,终是记忆久恒。

  深入古人之道,我抿了口浓茶,但烫不能入口,看着随风翻页的书,我也无法静读。星空阴了晚霞,你又在何方?是否寒意上头,的确,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烛光淡淡,引着飞蛾扑火。女子的蜡色已胜黄昏,男子却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俩人的恋,吸着河中潋光,嗅着的是系着心的铜链锈味。月色无声,无声胜有情。仰天,心盲也终是信天的。

  送一捧百合,看花瓣在豆蔻指间滑落,幽香才是礼物。

  送一夜月光,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一个人的星夜。

  天幸有你,我一生无悔。

  下辈子。“这姑娘好像在哪见过……”

  注:观《红楼》有感,更希望早日逢上此“梦”,即使悲情,也无怨无悔。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7 10:11:46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