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九期>走近经典

靖节先生的自述

高二理(1) 李敏

 

靖节先生何许人也?乃我陶潜是也。我祖父陶侃曾任职大司马,叔父曾任太常卿,我也做过不少官,最大的官是彭泽县令,虽不能闻名于朝野,但我在后人的心目中也可以说是一个安贫乐道的隐士。不要羡慕我,毕竟我都一千六百多岁,将要过一千七百岁大寿了。

  听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我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加隐士,菊就是我的化身。事实也是如此,我是个闲人,没事喜欢在山上采菊,当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啊! 我辞了彭泽县令之后回家,走进院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使我暗暗吃惊,菊花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都能独具风采,我东晋大诗人为什么不能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呢? 自那以后,我便没事就赏菊,欣赏它的傲气,欣赏它的鲜艳,欣赏它的品质,菊,我真真地喜欢得紧啊!

  我晚年很不如意,穷困潦倒,却有很多人寻我去做官,虽然我需要养家糊口,但是我都拒绝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错,这正是出自我的口中。因为我心中的传统道德理想已经消失殆尽,官场黑暗容不下我的“为百姓着想”,再加上我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那分睿智,所以我便归隐田园,希望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在我之后不久,一位南北朝文人钟嵘在《诗品》中写道“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夫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看来,我的田园诗在浮靡之风盛行的年代像一股清流荡涤着文坛呢!虽然我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但我的事迹却流传至今,后人宁愿像我一样归隐山林寻求大自然的慰藉,也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我的作品之一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乃我向往之地也,尽管它保留着传统的习俗,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但那儿的百姓质朴平实,邻里之间不会有矛盾,更不可能发生战争,当年生活在乱世中的我饱尝战争之苦,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官者不为百姓着想,反而大肆搜刮老百姓的救命粮,将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的钱财通通塞进自己的腰包,我非常痛恨这样的人,尤其是那些靠着父辈们做上高官却不为百姓着想的官二代,一切的成就都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我陶潜虽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济苍生之志,却不能为国分忧,实乃我人生一大憾事也。

  门前的五棵柳树像历经沧桑的老人,柳条在风中摇晃着,仿佛时刻都会脱离母体掉落在土地上化为尘埃,我陶渊明的志向也随着那尘埃被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16 09:45:50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