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八期>走近经典

城南,那点事儿

——读《城南旧事》有感

高二理(5) 周梦萌

 

石榴花下,依旧稚嫩的她,一瞬间长大。

  童年,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岁月,她却望尽千生百态,人情冷暖,只待曲终人散时才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余下的也只是自己怅然若失的身影。

  这便是人间,尘缘未断。

  夹杂闽南语的北京话,唯母亲绝唱;惠安馆中为小桂子而疯的秀贞,老年失子的保姆宋妈,牛窝边的妞儿,看《二度梅》的兰姨娘,为秀贞偷镯子的英儿。一切的故事,最后不过是被幻想的锁链羁绊,奄奄一息,被遗失于迷宫的角落寸步难行。

  谁人说少年识不得愁滋味,你且听一曲“离别恨”。

  惠安馆中,日夜追忆成疯;飘泼大雨下,友情高于一切,崎岖小路旁,泪水涌入心头;医院病床上,亲人痛苦万分。终究只是南柯一梦,刹那间,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是啊,小小的身躯,如何抵御寒雨的刺骨,梦睡,梦醒。

  吾一生多梦,得意处城南。

  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可那是真正的快乐,早已改变的游艺园,曾经,那儿上演过一部部好戏;大院中,父亲严厉而又不失温柔的责怪,可惜了,于岁月的小路上,那些不过叶落,尽管她携一世风华,却让人觉得疾风梦燕,孤影清风,冷月空闺,不胜唏嘘……

  纯真的岁月已不复存在,当年诵读《我们去看海》的英儿也已远去。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初见,未感;再见,为友;终别,无奈怅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个曾经背着油包的人,于英儿不过“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父亲亲培多年,石榴落,草木亦有心。

  英儿毕业,站于发言台,台下没有父亲,三年前的约定已不复存在,一切可能来不及了,“不会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匆匆归家,佳人已逝,那愁可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比拟的。病床上,父亲瘦弱的身躯,母亲满面的泪水,十三岁的她,远望青山,吴青山,越青山,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那个用天真和愁苦雕成的孩子,失去了太多。

  城南,那点儿事,不过“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终成一场梦,而这场梦,已埋葬了英儿的一生。

  有人说,曲终人便散,可童年的曲终了,到底会不会散了,于英儿一切早已结事,于林海音这才刚刚开始,岁月悠长,城南,只是“掌上珊瑚怜不得,却叫移作上阳花”。是“珊瑚”亦是“上阳花”。

  江南烟雨,放马塞北,山高水长,蓟北莺鸣,疾风梦燕,这一切一切于古今文人墨客无限追捧,可于林海音而言,城南,那个已趋向没落的都市,才是自己真正的依托。

  城南,这个古色古香,又带来遣绻悲怅,亦是美好幸福的岁月,就如是流入中国文学的长河,使万千中华读者怀念儿时的光阴,留恋那历久弥新的亲情。城南!城南!那个城市,给了英儿的童年,更赋予了作者一生的传奇。

  城南,在历史中摇曳几千年,于英儿不过十三载,悠悠岁月漫长,便就此逝去,却留给了英儿,如歌般的人生,如画般的经历,如酒般的性情。

  “看取荷花尽,应知不染心。”作者遥望自己的故乡,手捧“城南旧事”时也许会想起那段岁月, 居于台北的她是否想再一次摸一摸城南的砖瓦?

  最终,梦归城南,罢了!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02-09 15:20:17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