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二十八期>教研阵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论德育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融入渗透

政治组 朱昌慧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政治教师思考探索并实践的问题。笔者执教十多年,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实践,对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人格的灵魂,也是现代人才的灵魂,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培养优秀人才,继业人才,就要在培养者中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完成振兴民族富国强国的大业,就必须要有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上的构建却明显滞后。这导致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正在逐渐侵蚀人们的思想觉悟。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甚至影响到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政治教学的最根本任务。人才,就是先成人后成才。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和生活阅历都告诉我,政治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每位政治教师都应该在课堂内外积极行动起来,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为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二、高中政治德育教育现状

  1.从家庭来看

  由于社会变化的复杂性,学生的家庭也呈现多样性。有的过于溺爱孩子,使得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脆弱;有的由于生活所迫,居无定所,学生学习场所不断变化,无法专心学习,有厌学现象,对人生持敌视或无所谓态度;有的是问题婚姻家庭,学生的感情往往受到伤害,价值观容易扭曲变形。

  2.从社会的影响来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使得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生产和传播品位低下甚至庸俗的文化产品。中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其道德行为易出现偏差。

  3.从学校来看

  空洞说教违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在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空洞的道德说教多于实际生活的操作。学生只知道背掉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而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授课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学生视为机械性的学习者和授课对象,没有认识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这种角色的定位,以及灌输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

  4.从学生自身来看

  一方面,高中政治课的应试目的过重,学生努力学习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应付高考,忽略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就不纯,内心被外在的欲望沾染,导致自我提升自在感悟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方面,高中政治理论性较强,课堂四十分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参与思考的机会少。由于课时设置有限,教师没有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在感悟。学生只是懂得会背知识,但当面临充满复杂选择和诱惑的社会时,就会无从选择,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这便是学生没有实现道德自在体悟的后果。

  三、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课堂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笔者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德育相结合,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杜威强调,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之中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教育界的常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随时发现“德育点”,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给学生。

  比如,在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教学中,笔者结合近年来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现象展开教学,指出在这样的物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供求关系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其背后可能有商家的炒作和囤货。在“市场经济的弊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联系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由此展开对社会中“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一切向钱看”等现象的讨论和辨析。学生在辨析中很自然地会将这些不良现象与“诚信经营、诚信做人”联系起来,道德教育也就很好地渗透进了政治课堂。

  2.创设适宜的特定德育情境,将德育融入一定的文化氛围。

  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较为推崇的一种方式,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德育情境,既可以提升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一举多得!

  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学校教育就是营造让“道德的行为”给“生命以美和尊重”的文化氛围。笔者从事政治教学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带学生一起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观看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时,同学们既对伟大科学家孙家栋“星斗焕文章”的爱国之情充满敬仰,又被三次冲入火海、英勇救人壮烈牺牲的王锋感动。在看到评委会给孙家栋院士的颁奖词时,同学们一言不发,神情庄重;在观看王锋火海救人的情节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而在观看耶鲁村官秦 飞的事迹时,同学们既崇拜又敬佩的神情溢于言表。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看到了当下整个社会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究,同学们不自觉地会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也会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我想,这比任何辞藻华丽的空洞说教要有用得多!

  3.紧密联系时事热点,丰富教学实践,强化德育教育。

  时政热点汇集了当下政治的最新动态,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内容多种多样,同时又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时政热点往往会涵盖很多德育内容,政治老师应发挥政治敏锐性,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将其落到德育教育中。例如,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笔者就利用这一时事热点给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座,给同学们介绍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诚爱国等精神,既渗透了德育教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政治课堂中,笔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讲道德、尊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

  4.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改革创新之中。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中对各门学科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即使是承担思想道德教育责任的政治学科也不例外。传统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得学生被动,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更为德育教育渗透增添了阻力,所以改革政治教学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1)创新德育目标,大力推进中学德育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个人思想道德的日常表现,德育学习的平时表现,政治考试中加入德育试题,好人好事情况的评价加分等。

  (2)创新德育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社会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教育教学全过程。

  (3)创新队伍建设。班主任是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最关键的一环,班主任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素质。学校应加强班主任队伍思想和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4)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社会家庭联合互动,联合举办德育活动,创建德育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德育成长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切实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5.联系身边实事,将实际生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林语堂先生曾断言,家是中国文化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堡垒。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建设良好家风,在整个社会掀起了建设良好家风的热潮。高中政治课也要充分利用家风建设,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六安市结合家风建设,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树立良好家风,传承家庭美德”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有“六安好人”评选活动,并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连续报道多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美德故事。笔者在课堂上也经常理论联系实际,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美德故事近距离地影响学生。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亚里士多德把“德”分成两种,一种是智慧公德,另一种是行为公德。前者从学习中得来,后者从实践中得来。因此,在高中开展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体验,提高认识,获得评价,提升品质,这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结合实际,举办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海峰大讲堂”定期开讲,每周一早晨的“国旗下讲话”,家风建设演讲,学雷锋活动,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征文比赛等等。实践证明,我校学生在热情参与过后,也确实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平凡朴素中显真情。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替代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赏识信任学生;从小事入手,与他们同呼吸,共成长。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区、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本文荣获2017年六安市教学论文二等奖)

  (胡兴强老师  编校)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8-02-12 10:48:39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