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墨浪花>第三十三期>刍荛之论

诗心从何而来

高二理(13)班 聂筱允

  我们读诗,享受词句的平仄起伏,韵律铿锵;领悟生活的波涛汹涌,欢喜哀愁;感知诗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就这样,我们一点点地酿造诗心。

  而我们身处现代繁华的都市,一切都是快节奏的。于是我们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生怕被时代抛弃,殊不知,在这样的状态下,诗心正在渐渐远去。我们没有被时代抛弃,却可能丢失诗心。生活没有了诗意,心灵就像死水里的鱼、秋风里的叶,生机不存。然后,我们又拼命去找寻诗心。

  那么诗心从何而来呢?诗心,诗心,不言而喻,诗心从心中来。我们相信人情,因为我们有情。我们享受风和阳光,因为我们知道风有温,阳光有暖。我们也应相信自己的本心,要“唯心”而不“违心”,我们拥有诗心,首先是我们相信自己有诗心。

  诗心无具象,我们如何滋养呢?当你看见小溪,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当你望见残月,想起“月落乌啼霜满天”;当你收到书信,想起“家书抵万金”;当你折下菊枝,想起“采菊东篱下”;当你嗅见梅香,想起“唯有暗香来”……这便是诗心了。

  我们听诗,读诗,诵诗,写诗,探索诗。我们感受诗,欣赏诗,赞美诗,享受诗 ,相信诗。我们相信诗是丰富的、多彩的、有趣的。我们相信诗是纯洁的、美好的、高尚的。我们读诗,聆听诗,触摸诗,思考诗,让心灵和良好相接,以灵魂和诗对话,如此,诗心又会一点点地回归我们的心中。

  只要心存诗意,拥有诗心,无论是身处喧嚣还是雅室,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锦衣华食,皆能心境安然,灵魂恬静,脚步从容,满目生辉。


返回首页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5:04:52
版权声明:
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
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uaninfo.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