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城北乡:发挥党员力量 争做“后浪”之光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7-09 08:51:27 【字体:

  一大清早,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鲍兴村的扶贫车间,又传来缝纫机嗒嗒的机器声,几十名工人正在低头地忙碌着,熟练地转动着缝纫机的滚轮,一件件缝制好的成衣很快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李亮,男,中共党员,生于1984年,金安区城北乡鲍兴村亮博服装厂(扶贫车间)的厂长。如今,李亮可是附近十里八村的红人,更是老百姓眼中的“能人”。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他更加了解农村就业的困境,明白群众背井离乡打工的心酸。2011年,心系家乡的他,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创业,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努力奋斗,带领家乡群众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

  2012年,鲍兴村亮博服装厂正式建成,主要从事服装原料加工。作为城北乡唯一的就业扶贫车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帮助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为扶贫车间的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车间已吸纳周边村民3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户就有9名,人年均收入15000元以上,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处居家就业的好地方。

  “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亮博扶贫车间自建立以来,始终秉持扶贫助困的原则,优先吸纳周边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户等特困家庭人员就业。

  鲍兴村贫困户鲍远云就是车间的员工之一,家里四口人,小儿子高职一年级,大儿子智力残二级,离不开人,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打零工。没想到村里建了个扶贫车间,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离家几百米,既能照顾到家里,又能增加一份收入。她很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工作非常认真,又肯吃苦耐劳,现在已经是车间的主要技术骨干了。“如今生活有了盼头、努力有了方向,我们现在干劲十足。今年我们还发展了产业,养了60多只土鸡,又种植了1亩蔬菜,年收入5万元以上。这样的好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鲍远云说。

  “本来担心受疫情影响,今年工作又没着落了,没想到我们三月份就开工了,打消了我的担心。”同在鲍兴村扶贫车间务工的荣现发向我们介绍。他原来是在外地打工,因为年龄大了,小孙子读书又需要人照顾,不得已返乡,好在家门口建了扶贫车间,工资按件计算,工作时间灵活,满足他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

  “你好,请带好口罩,配合我们量下体温,做个登记。”这是他每天重复最多的话。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每天坚持到道路卡点值班,认真做好人员排查、登记工作。大雪寒风中,他没有一句怨言,顾不上吃饭,就简单泡碗方便面。除此之外,他还为一线值守人员捐赠10套防寒护膝,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年轻党员的担当精神,是当代年轻党员同志学习的榜样。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城北乡还有许多默默无闻驻守在岗位上的年轻党员,他们心怀责任、艰苦奋斗,不辞辛苦坚守岗位,争做“后浪”之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助力添彩,也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刘影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