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梅山镇:光伏扶贫新模式助贫困户乐享“阳光礼包”
清明过后,梅山镇小南京村阳光明媚,沿路旁块块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光芒。
贫困户王合术正在自家门前准备饲料,光伏电站下皖西白鹅“呱、呱”地叫着,几只土鸡正在不慌不忙地觅食。“我家的光伏已经安装5年了,每年都有收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每年能有3000多的收入。”王合术高兴地说道,“今年我还养了皖西白鹅和土鸡,一年下来挣几万块不是问题。”王合术不仅实现了脱贫,还成为了小南京村的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2018年7月31日,全国光伏扶贫现场会在王合术家召开,来自各省区市扶贫办领导现场观摩了小南京村王合术户用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光伏项目我们不用操心,每年有稳定的分红收入,我们可以利用其它时间搞养殖,也可以在城区打点零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稳定的增收路子。”王合术高兴地说。
王合术一家光伏项目收益是梅山镇光伏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梅山镇从2014年正式启动光伏扶贫,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因地制宜采取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三种模式。全镇累计共建成3千瓦分布式式光伏扶贫电站821座,100千瓦村级集体光伏电站18座,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2座,全镇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05万千瓦,惠及2700多户贫困户,将光伏产业打造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阳光”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贫困家庭持续稳定增收问题。
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清洁能源”保障户收入
“叶长前累计706度,黄朝香累计720度,黄治才累计765度……”4月8日,在梅山镇徐冲村村委会里村干部正在逐户核对全村34户贫困户2020年一季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发电度数。
梅山镇对具备光照、承压、方位等条件的贫困户屋顶或房前屋后空闲地建设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每座电站3千瓦,投资2.4万元,其中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8000元,对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贫困户,采取互助资金借款或扶贫小额信贷方式予以解决,贫困户可年增收3000元。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绿色银行”壮大村经济
“陈叔,明天把你的折子拿上到村里来,来领取2019年村级光伏扶贫分红金。”梅山镇梅山村扶贫专员李小龙正在电话通知贫困户陈家贵前来领取3769元村级光伏电站分红资金。
每村投入74万元,分村建成装机规模1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费用后,优先用于奖励振风超市评选的先进贫困户、补助老弱病残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用于全村其他贫困户分红及村内小型公益事业。
今年领到分红资金后,陈家贵的老伴高兴地说:“政府了解我们家庭情况,帮我们做了一次投资,这是终身受益的好事情,今后我们每年也有固定的收入了,也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阳光红利”惠及千百户
“滴、滴”远在宜宾打工的南水村贫困户李涛,2019年8月收到一条短信“光伏分红收益3000元”。收到这样的短信他已经不足为奇了,这是他第三年收到类似的短信。2017年李涛自己出资5000元入股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可以分红3000元。“这项政策对我们这种常年在外务工,没有条件安装户用光伏电站的贫困户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李涛高兴地说。
2016年以来,梅山镇对没有条件安装户用光伏电站的贫困户,采取安装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资金投入采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光伏企业让利和贫困户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发电收入除土地流转费用及运维成本外,净收入全部用于入股贫困户分红,覆盖全镇1100余户贫困户。这种集中建设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既能节约土地成本和并网成本,还能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降低运维成本,增加发电效益。
坚持综合利用 延伸链条突出生态化
梅山镇在三种光伏电站模式的基础上,延伸收益链条,充分释放光伏电站效益。一是开发资源性收益。贫困户把承包的滩涂地和荒坡地作为光伏建设用地,流转给光伏扶贫电站和地面商业光伏电站建设,每亩每年可获得6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收益。二是引导工资性收益。开发光伏电站管护公益岗位,优先选用附近贫困劳动力参与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设备看管、板面清洗等工作,每月获得工资性收入500元。三是创新生产性收益。梅山镇把部分高支架光伏电站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鼓励贫困户在光伏板下养殖皖西白鹅、生态土鸡、小龙虾,种植蔬菜、茶叶等,探索发展农业种植、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初步形成“农光互补、光养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5000元。
实践证明,光伏项目是脱贫攻坚中最持续、受益面最广的产业项目。通过三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梅山镇大部分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村级光伏电站每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从多元筹资到建设并网,从运维管理到收益分配,整个链条高效运行,光伏扶贫项目为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朱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