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会”议出增收路
——霍山留驾园村党建引领铺就共富路
在霍山县佛子岭镇层峦叠嶂的深山中,留驾园村曾因老区资源受限、库区发展受限、山区交通闭塞而陷入“三区困境”。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弱留守成为常态,“增收无门、治理乏力”像两座大山压在村庄之上。如今,这里猕猴桃架下白鹅成群,四季豆苗青翠茁壮,傍晚的“板凳会”上笑声朗朗,呈现出一幅“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的共富画卷。村庄的蜕变,得益于三把关键的“振兴钥匙”。
党建引领,做好产业“强引擎”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21年,留驾园村“两委”班子完成换届,新班子以党组织为核心,直面产业困局。党员带头破除思想壁垒,面对村民对于高山四季豆产业的疑虑,村干部率先流转土地试种,党员骨干钻研种植技术,以实际成效打消群众顾虑。通过“流转租金+务工工资+分红收益”的清晰账目,党员干部成功说服村民整合40亩零散土地,三天完成流转,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构建“猕猴桃基地打底+架下白鹅套养+高山四季豆增效”的立体农业模式。2024年,仅白鹅养殖就实现增收7万元,形成“架上有果、架下有禽、地里生金”的循环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达86.17万元,曾经的“空心村”在党旗引领下成为产业高地。
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
留驾园村创新治理机制,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板凳会”成为干群沟通的重要平台,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畅谈,不讲官话、只办实事。20余场板凳会解决了土地流转、用水纠纷、产业发展等30余项议题,成功将部分反对者转化为积极宣传者,凝聚了广泛共识。
老党员、老村干组成的“评事团”,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化解纠纷。例如,黄、俞两家的林地争端,在乡贤上门调解后当日平息。今年以来,村民矛盾就地消融,“小事不出组”成为现实。通过村民议事制定的村规民约,将环境整治、公益劳动等内容纳入公约,村民自觉参与卫生评比,村庄面貌由“脏乱差”变为“洁净美”,自治活力显著增强。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决策者”,治理便有了源头活水。
产业兴旺,筑牢共富“硬支撑”
“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挣工资!”王婶感慨地说。如今,她在四季豆基地务工,日薪100元。留驾园村以市场思维打通增收“最后一公里”。2025年创新推行“村集体统供种技销+农户分包管理”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户专注生产,实现零风险经营。优质四季豆供不应求,预计户均增收超万元。产业基地还定向吸纳脱贫户、边缘户等弱劳力就业,全年解决弱劳力就业30人,托起特殊家庭的“增收底线”。2024年,村集体带动周边30户96人增收,高山四季豆、猕猴桃、白鹅三大产业形成产值链条,留驾园“高山”品牌正从深山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留驾园村的实践表明,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离不开党建引领把准方向,多元共治激活内生动力,产业兴旺筑牢增收根基。三把“钥匙”环环相扣,共同奏响了留驾园村的振兴乐章。当板凳会上的灯火照亮村民笑脸,当田间的汗水凝结为“金饭碗”,这里证明,共富之路,就在党旗所指、民心所向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