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青山镇:多管齐下激活耕地潜力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金寨县青山镇锚定目标、精准施策,扎实推进耕地恢复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体系。青山镇累计召开专题会议3次,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明确300亩耕地恢复任务。通过“挂图作战”模式,将任务细化至各村,同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例如,针对茅坪村因灌溉设施不足导致的撂荒问题,镇村联合协调修复水渠1.2公里,推动25亩耕地复耕。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累计解决难点问题12项,确保任务高效推进。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提升恢复质效。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原则,镇村联合摸排耕地潜力。针对不同地块制定差异化方案。例如,在抱儿山村试点“梯田+耐旱作物”模式,改造坡地20亩,种植玉米,亩均增收500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动员种植大户参与,统筹调配机械设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耕地恢复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识。线上通过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渠道普及耕地保护政策,增强村民责任意识;线下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充分调动群众复耕复种的积极性。例如,村民匡绍松在政策宣讲后,主动复垦自家4.5亩闲置地种植红薯,带动周边14户农户加入复耕行列。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群众复耕参与率提升至85%,形成“人人护田、户户复耕”的积极氛围。
青山镇通过上述举措,切实推进耕地恢复工作,有效提升耕地利用率,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提供了坚实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耕地资源保护的使命担当。(张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