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斑竹园镇:文明实践为红色小镇“焕颜”
“一镇十五将,红耀大别山”。作为一座有着深厚红色资源的小镇,金寨县斑竹园镇以红色历史为抓手,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做优做特“红色文化”品牌。斑竹园镇充分汲取红色沃土优势,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将红色元素融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谋划打造红色先锋馆、红色书屋和红色文化广场,进一步彰显红色小镇风貌。
凝聚群众力量,精准打造宜居乡村。斑竹园镇突出“党建+环境整治”,各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领头雁”效应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针对乡村环境卫生痛点、难点,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到治理一处,带动一片,影响一方。将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以党员为“主心骨”开展志愿服务,借力“党员活动日”,用好阵地工具,聚焦房前屋后、室内室外、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地毯式推进,网格化覆盖。同时,推进治理与提升同步进行,因地制宜打造小节点、绿化带,让乡村环境“多点开花”,村容村貌“改头换面”。
厚植乡风文明,大力宣传移风易俗。万象更新。斑竹园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重要载体,立足文化广场、文化墙、村级文化活动室、道德大讲堂等宣传阵地,让移风易俗融入“血液”,植入“基因”,把文明新风吹进每个角落。发挥“美丽庭院”“文明户”“好婆媳”光环效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思想自觉,增强行动自觉,向陋习说再见,为文明行为点赞。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根深叶茂。把乡村振兴“十六字”口诀常念常新,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力度。通过修路、架桥、办产业,打造“硬”核引擎。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创新思维模式、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强劲动力,必须做到两手都要软。围绕产业兴旺做文章,瞄准天麻、茯苓、黑木耳等特色产业发展,让“土特产”成为小镇的“特色名片”。聚焦产业品牌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既扮靓乡村“面子”,也做实乡村“里子”,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