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社会新闻>详细内容

小巷有“骑兵” 治理添“暖力”
——裕安区五牌里社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23 08:37:23 【字体:

       早晨八点,裕安区西市街道五牌里社区的街巷还浸在微凉的晨光里,外卖骑手车亮已将一份新鲜蔬菜和常用药品仔细打包好,朝着独居老人汪良宽的家赶去。“汪大爷,今天菜挺新鲜,我帮您把米缸添满了,再检查下燃气灶的开关。”熟悉的敲门声响起,85岁的汪良宽老人笑着迎上前,原本冷清的小屋瞬间热闹起来。这温馨的一幕,是五牌里社区“小巷骑兵”志愿服务队日常工作的缩影。

  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五牌里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比近30%,其中56位孤寡、空巢老人面临行动不便、生活照料难等问题。今年年初,社区党总支在调研中发现,辖区里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骑手们熟悉社区路况、时间灵活,是服务居民、参与治理的“隐形力量”。

  “能不能把这股力量用起来?”社区党总支的想法得到了骑手们的积极响应。今年3月,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的“小巷骑兵”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退伍军人、外卖骑手车亮便是首批报名者。“每天跑单时总能看到独居老人独自买菜、取药,心里不是滋味。现在能利用跑单间隙帮他们做点事,觉得特别有意义。”车亮说,如今他不仅定期为汪良宽老人送生活物资、检查水电安全,还成了老人的“贴心聊友”,陪老人唠家常、讲社区新鲜事。

  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小巷骑兵”志愿服务队创新推行“责任田”分片机制,将社区划分为11个服务网格,每位孤寡、空巢老人都有专属骑手对接。“骑手们会提前和老人约定服务时间,比如每周二送蔬菜、每月初检查家电,遇到突发情况还能随叫随到。”社区工作人员王术勤介绍,截至目前,服务队已为老人提供送餐、代买药品、生活照料等服务30余次,骑手参与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在93岁空巢老人鲍俊益眼中,骑手鲍正就像自家孩子。上个月,鲍奶奶家中米和油所剩不多,家住4楼且行动不便,她试着联系了对接的骑手鲍正。正在附近跑单的鲍正立即赶往超市,帮忙购买了大米和食用油。“鲍正每次来都帮我清理家中废旧物品,并将生活垃圾带至楼下,比亲人还周到。”鲍奶奶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小巷骑兵”的作用不止于服务老人,更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骑手们每天穿梭在街巷,对路面破损、垃圾堆积、私拉电线等问题格外敏感。服务队发起“随手拍”活动,骑手发现问题后用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至社区工作群,社区便能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处理。

  前不久,骑手朱中亮在送餐途中发现塘子巷路灯损坏,晚上居民出行不便。他立即拍下照片反馈给社区,社区当天就联系维修人员更换了路灯。“我们每天跑的路多,能及时发现社区没注意到的小问题,帮着解决了,自己也有成就感。”朱中亮说。截至目前,骑手们已通过“随手拍”反馈各类问题40余件,解决率达100%,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

  为激发骑手们的服务热情,社区党总支还推出积分管理模式,制定了详细的积分管理办法。骑手参与文明劝导、代买代办、隐患排查等9项服务均可获得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兑换体检套餐、技能培训、生活用品等15类奖励。“上个月我用积分兑换了一套体检套餐,不仅能免费检查身体,还能了解健康知识,特别实用。”骑手罗冰说,积分制度让大家的服务有了“看得见的回报”,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群体,既是城市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区治理的潜在力量。”西市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熊雅萍表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小巷骑兵”志愿服务队的运行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比如增加反诈宣传、文明出行引导等服务内容,让骑手们在服务社区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如今,在五牌里社区,“小巷骑兵”已成为一张亮眼的名片。这些穿着各色工服的骑手们,用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一个个温暖的举动,架起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就业群体的责任与担当,让温暖在小巷里不断传递。(本网记者 杨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