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向群众“交底” 解群众“心结”
——舒城县城关镇舒中村化解矛盾保障重点工程施工

编辑:徐多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51 次 发布时间:2025-08-01 08:51:41 【字体:

讲清安置政策,算好经济账,创新工作模式,消除群众疑虑……今年以来,舒城县城关镇坚持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抓手,用心用情化解群众心结,构建“预防在前、调解优先、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南溪河防洪工程征迁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

  今年6月份正式实施的南溪河防洪工程项目是舒城县重点工程,项目涉及该镇舒中村3个村民组部分房屋和土地征迁,因历史遗留问题,部分群众对征迁安置方案心存疑虑,房屋及土地确权工作进展缓慢,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面对既要维护好征迁户的合法权益,又要确保县城区防洪工程顺利实施的双重挑战,城关镇舒中村构建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为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舒中村党支部书记林绪胜多次到项目所在村民组开展调查,召开“板凳会”,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村党员干部联组包户,宣传项目意义和安置政策,向征迁群众全面“交底”,讲清安置政策,算好经济账,消除群众疑虑。

  针对宅基地界定这一难题,舒中村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模式,变“房屋拆除后丈量”为“拆除前确权”,从源头避免后续纠纷。同时,吸纳该村老党员、村民代表参与项目征迁问题化解,充分发挥他们的公信力和熟悉组情户情的优势,争取快速高效化解邻里地界纠纷。对少数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党员干部采取“政策讲清+亲情攻心+换位思考”三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对征迁工作“心悦诚服”。这一制度创新后,不仅实现“确权一户、和谐一片”的成效,还培育了群众参与自治的内生动力。

  除了邻里纠纷,亲人之间的矛盾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在处理复杂家庭纠纷时,舒中村村干部精准施策、开展个性化服务。

  “靳氏三兄弟因宅基地划分存在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项目实施。”林绪胜说,“我们巧用‘总面积平分+亲情修复’法,最终化解了他们兄弟之间多年的矛盾。”

  村民彭老因拆迁安置费用问题与子女产生分歧,林绪胜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村“两委”和镇征迁小组会商,制定“一事一议”方案,最终确定“先安置后回购”的方案,既保障了彭老的居住需求,又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彭老逢人便夸:“没想到村里考虑的这么细致周全,帮我解决了难处,让我无后顾之忧。”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性化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的治理温度。

  枝叶总关情,服务零距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无论大事小事,还是难事易事,舒中村党员干部都秉承“零距离”服务承诺,不仅做好当下服务,还统筹谋划让未来“可期”,使项目后续实施能有机衔接。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舒中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提前垫付迁坟补偿款,消除群众迁坟的后顾之忧;实行“党员干部联组包户”责任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建立“日常走访+定期回访”服务闭环,形成“发现-解决-反馈”的完整链条。

  如今,“群众有事我必到,群众无事我常访”已成为舒中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准则。“我们通过主动走访、依靠群众、创新方法,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群众满意赢得对重点工程项目的支持。”林绪胜表示,下一步,舒中村将深化“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做实群众工作法,为和美乡村有效善治打造“舒中样板”。(徐徽 郭登安 本报记者 崔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