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淮水西湖“梦之路”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6-03 09:02:50 【字体:

  暮春时节,参加由霍邱县委宣传部、六安市作家协会主办,霍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第六届“梦之路·省市作家霍邱行”采风活动,很高兴,还真的有些兴奋和幸福感,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霍邱人,小学就在湖边的一小上的,初中和高中都在有名的城西湖工农兵大桥对面不远的霍邱一中读书,是纯洁的青少年时期的永远的记忆之地,那么多友情留在那里,那么多刻苦留在那里,那么多故事也留在那里。

  霍邱是淮河岸边重要的城市,是提到淮河就被想起的地方,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饱受水患之地;既有鱼粮丰收的喜悦,也有迁移家园的痛楚;既有渔舟唱晚的美景,也有浪打庄台的惊憟!

  (一)

  三天采风活动入住蓼都国际大酒店,正好住在“景观房”,窗外面对的就是莽莽苍苍的城西湖,夕阳西下的时候,湖天一色,白鹭归巢,啊啊,不要太美哦!

  现在拔地而起的蓼都国际大酒店旧址是原来的师部招待所,修理厂的地盘现在是新开发的居民社区,警通连、汽车连的地方,现在则是宽敞美丽的人民广场。其他的地方差不多随着时光流逝,已经都不复存在了。师部机关成为县政府办公地,基本完好地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和面貌。

  青葱年代,关注的除了学习成绩,就是谁会玩吧?那时候,学习任务并不是那么沉重,会想点子玩耍的同学,与会学习的同学一样备受瞩目,也像今天的粉丝仰慕偶像一样。

  军垦麦地里的小马泡,是一种像小型西瓜的小野果,课后放学,我们心心念念的是快快跑到麦地里找啊找。还有爆浆的青麦,起上火,燎烤一下,手搓去除麦芒,真是又香又甜,还肉筋!偶尔还能够遇见斑鸠突然窜出,虽然逮不住斑鸠,但是窝里搞不定有几粒蛋蛋哦!那就是我们的美食点心啦。(那时候可不讲究什么保护鸟类,对不住喽。)夏天更是我们喜欢的季节,农场就是玩耍的游戏场。首先是游泳的练习地,当然,这是家长最害怕我们做的事情;其次是零食供应地,就是挖藕采菱逮鱼摸虾捞鸡斗(芡实)。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围湖造田工程,让霍邱城西湖一时间闻名全国,也在军民鱼水篇章上留下厚重一笔。当时,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支援国家恢复经济,部队发扬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

  1966年秋,城西湖上热火朝天:10万多民工,像当年支前一样,手推小车,浩浩荡荡开进;万余官兵与民工齐心协力,仅用1年时间,把千年湖滩变作万亩良田。至1986年退垦,该农场共生产粮食9亿多斤、食用油1600多吨、造纸2199吨。

  (二)

  我们乘车沿环湖防洪大堤一路前行。窗外景色不断变换。湖天一色,碧水荡漾,野雁戏波,白鹭翔飞。过去的万顷良田,现在已变成万顷碧波,从十万军民围垦成的天下粮仓,到回归为自然原始的水天一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下车驻足望水,在堤坝漫步。随着阵阵春风吹来,湖面波光荡漾,湖中大雁浮游,一派自然的湖光春色,令人陶醉,其气势之恢宏、景色之美妙亦可以与无锡太湖、杭州西湖相媲美。沿堤绿油油的苜蓿厚墩墩的,如茵如毯;无名小花小朵,在春风里摇头晃脑,尽情地顽皮着;湖面上停泊的数百只渔船随波荡漾,依次排开,动态的静谧袒露于水天一线。长江十年禁止捕捞,渔民上岸,退出“江湖”的渔船如今成为点缀湖面的景色。

  车子驶过工农兵大桥的时候,有限高,老旧桥梁,经受不住过多过重的碾压喽!当年的雄伟在历史的岁月淘洗里退化。惊叹的是号称六安最长的桥——霍邱县城西湖特大桥。随手度娘一搜:从2015年2月26日开始施工,整座桥全长2467.5米,宽26米,造价约1.8亿元,桥面为双向四车道,横跨城西湖,连接霍邱县城关镇和邵岗乡。

  做了30多年记者,全市各个乡镇早已跑过,想起以前来往城关镇和邵岗乡、马店镇的车辆都要从环西湖的堤坝上绕行,由于是两车道,只要走大车就十分拥堵,而且汛期一来,堤坝上的路很危险。1991年发大水,真的是百年不遇的水患,淹没区只露出树梢。洪水刚刚退去,我随当时的行署专员叶书根查看灾后安置、防疫、重建等。沿堤乡镇受灾严重,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爱心人士捐资捐物,运输当然至关重要。30年前的车辆、桥梁、道路,可想而知!颠簸的路况、逼仄的石桥,往景历历在目。而今,一路畅达,且看如今的长桥卧波似蛟龙喜看人间欢乐多。

  (三)

  在这片嗅得到历史人文浓重气息的红土地,触摸近年来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脉动。钟鼓锵锵,淮水汤汤。千里长淮营造了霍邱三面环水、南拥沃原的地理环境,“万鸟翔集舞清波、水清岸绿生态美”。“两湖”美景惹人醉:城东湖日出,流光溢彩,银鱼驰名;城西湖荡舟,烟波浩渺,沣虾紧俏;春日杞柳依依,雁鹭翔飞;夏日碧荷扬花,清香醉人;夏秋莲菱芡实陆续登场。

  临淮岗风景区,是依托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兴建的旅游景区。五闸一线串珠,巍然屹立“淮河第一闸”。站在器宇轩昂的闸坝上,看着从身边飞驰而过的轿车,行走在郁郁葱葱林木曲廊布局俨然的景区内,“治淮丰碑”前,处处激动人心!这份安然安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造成淮河没有入海口。而淮河中游地势平缓,落差不大,形成淮河上下游高、中间低的地形。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加上降雨季节集中,洪水汇集中游难以排出,给淮河两岸人民造成灾难。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央人民政府随即颁发《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同年成立治淮委员会,进行淮河的综合治理,从此拉开新中国治淮的序幕。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姥姥姥爷说起过1954年的那场特大洪灾,说是瞬间水淹门头,他们慌慌张张带着唯一的孩子10岁的我母亲逃离家园。洪水扫荡后,房屋尽毁、田园尽损,好久好久才恢复正常生活。

  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后,水利部开始拟订《淮河流域初步规划》,计划在淮河上游建造一个洪水控制工程。1958年8月国务院同意修建临淮岗水库。由于经济困难,临淮岗工程只完成姜家湖大坝、10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船闸及上下游引河等工程后于1962年停、缓建。40多年来,临淮岗水库工程成为晒太阳工程,没有发挥效益。

  1969、1971、1981、1985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会议和治淮会议都肯定了临淮岗工程兴建的必要性,并规划把临淮岗水库工程改为特大洪水控制工程,但都没能实施。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同年,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19项重点骨干治淮工程之一。2001年12月2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正式开工。

  盘看历史,内含几多国家建设的辛酸,想一想,那么重大的决策,那么关乎民生的工程,停滞了40年!再联系到我们祖国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10年内实施的三十多项民生工程,惠及亿万民众。

  重启后的建设工程2001年底动工兴建,2003年11月提前一年成功实现淮河截流,2006年6月,主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初步验收。2007年工程全面竣工后,先后在工程区域内建起纪念公园,并进行绿化、亮化、美化。

  我曾经参加截流合拢工程采访,记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合拢仪式,那象征性挖掘机填上最后一抔土的时刻,万众齐呼,声震江淮!百年不遇、千年一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终于实现啦!而从对洪灾从容应对到奔上小康富裕路,建成和谐美丽安康的乡村,依然要以人民为中心,让行蓄洪区群众安居乐业,加固提升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实施《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2018—2025年)》,重点推进人口安置、庄台构筑、保庄圩修筑、保庄圩达标改造、行洪区调整,安置低洼地人口和超容量安置人口64.46万人,总投资约319.94亿元。其中霍邱预算总投资约112亿元,20万人将得到妥善安置。霍邱县安置工作主要集中在城西湖、城东湖蓄洪区。

  去年秋季,一大批低洼地区的群众喜迁新居,得到妥善安置。仪式上,发自内心的笑语,自发燃放的烟花,像过年一样张贴大红门对,有的老人还抹起喜悦的泪水,喜极而涕!这些淮河两岸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肯定脑海里翻腾的是昔日白浪滔天、颠沛流离的记忆镜像。

  (四)

  精巧玲珑的果盘、别致可人的花瓶、舒适朴拙的靠椅……沿淮洼地胜产杞柳,砍伐后的杞柳,皎白如玉、坚固如藤,是柳编工艺的上等材料。霍邱柳编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产物销往海内外,曾经红极一时,带动沿淮数万群众参与柳编加工、增收脱贫。

  牛耕田犁、水车秧母、风斗扬锨,还有蓑衣、鳝笼……古朴的农耕器具唤起我小时候农村生活的记忆。

  淮河文化园集中展示泱泱淮河农耕文化的赓续绵延,由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柳编文化博物馆共同组成,展出农耕器具和非遗作品8000多件,国家级非遗项目淮河柳编和省级非遗项目临淮泥塑代表性的作品令观众叹为观止。

  我先后数次采访报道过把淮河文化具象体现的代表人物——收藏界高人冯克强、泥塑工艺大师田孝琴、剪纸大师张玉柱等等,常常被他们对淮河文化一往情深的追求打动,每一件精心创作的作品、每一件辗转收藏的展品,留下的不仅仅是淮河两岸农耕发展历程的具象,更是淮岸群众文化的厚重积淀和精神弘扬。到蓼城古都霍邱,一定要去看看这3个馆,你就会站在历史的天空俯瞰淮河两岸的文化精髓,震撼于根植厚土水域的淮河文明进程。

  梦里梦外城西湖,漾心扬清淮河水;三日采风情有寄,半生为文谊所依。(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 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