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二十八载鱼水情 “迷彩绿”闪耀大别山
——各级军事机关帮扶金寨县铁冲乡脱贫攻坚纪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6-15 08:23:18 【字体:

  从沪汉蓉高速公路梅山出口驶出,穿过金寨县城,行走约30公里,金寨县铁冲乡便在眼前了。铁冲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曾经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曾经也是最为贫困的地方。自1992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军区的扶贫联系乡,28年来,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六安武警总队等各级军事机关,协助架桥修路,援建希望小学,开展扶贫帮扶等,使昔日的穷山乡,变成了今天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旅游产业带动有力、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边贸特色小镇,这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

  心怀老区,二十八年扶贫路

  1992年,铁冲乡被确定为安徽省军区的扶贫联系乡。随后,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也开始了定点帮扶金寨县铁冲乡,这一帮就是28年。

  “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些老区大部分仍属贫困地区。我们有责任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过上好日子。”安徽省军区多位领导曾表示。

  28年来,为解决好铁冲乡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三级军事机关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帮助铁冲乡修建长河“爱民路”、全铁柏油路、松山水泥路等多条道路,修建里程达35公里;架设“连心桥”、铁冲2号桥等桥梁3座;援建“夹河希望小学”、“长河爱民希望小学”和铁冲实验学校,帮助铁冲、长河、张店3个村建成了标准化村部和农民文化健身广场。

  “这条河叫长江河,穿村而过,河两岸共有12个村民组,村民来往仅靠一座漫水桥,每年汛期河水一旦陡涨,就会淹没漫水桥,给两岸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省军区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于2018年7月便立即着手援建爱民桥一事,2019年10月建成通车,两岸群众出行既方便又安全。”铁冲乡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合介绍说。

  长河村谢岭组村民鄢德虎家住在长江河边。“以前去乡政府和县城办个事、买点东西,如果坐车需要绕行几十公里,想要直接过河,就必须通过漫水桥。赶上雨雪天气,这条河就过不去了,夏天梅雨季节,我们这边的群众大部分都在家待着,出个门太不方便。”鄢德虎说,“自从修好了这座连心桥,可方便多了,部队领导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好事啊。”

  20多年来,部队官兵先后开展助学活动50多次,捐资80余万元,持续资助2600余人次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回报社会。

  20多年来,三级军事机关帮助协调资金500余万元用于茶叶、板栗、油茶、香菇、黑毛猪等特色产业发展,铁冲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倾力以赴,“迷彩绿”活跃大别山

  在铁冲乡,每年都会看见几批身穿“迷彩绿”的军人,从人们熟悉的“扶贫政委”赵克信,到人民不熟悉的军队首长、普通士兵,28年来,2000多名部队官兵先后走进铁冲乡,走进山区农户家中,嘘寒问暖、出谋划策,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困难、脱贫致富。

  铁冲乡长河村位于皖豫边境,资源匮乏、区位条件落后,是铁冲乡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截至2014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2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92%。2015年,安徽省军区认真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主动要求定点帮扶铁冲乡重点贫困村——长河村。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分别定点帮扶铁冲乡张店村、铁冲村。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育人。省军区注重对贫困户的精神扶贫,通过多种渠道,坚定群众脱贫信心,先后开展科技文化扶贫,打造科技文化阵地、提供科技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户增收,是精准帮扶的重中之重,2015年以来,省军区机关多次深入乡村农户调研,结合长河村产业发展实际,为该村指明良好发展方向,2016年,省军区投资20余万元,建立扶贫联户猪舍25间,帮助25户贫困户实施黑毛猪养殖,建设爱民养殖场,养殖户户均增收8000元;投入资金45万元,建成10亩香菇基地,带动22户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户均增收1.2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60余万元,建立了村级光伏电站、生姜、香菇基地,村集体经济收益从2015年5万元增加到30万元以上,同时与县乡协调,为贫困户安装分散式光伏电站44个,37户贫困户参与光伏入股分红。

  长河村村民薛中刚,家中5人生活,自2016年以来,通过省军区和县人武部的帮扶,发展养殖黑毛猪和土鸡,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人均收入2160元,到2019年底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2017年顺利脱贫后,薛中刚仍然勤劳苦干,家中收入逐年增加,成绩显著,在2019年底,他被评为全乡“脱贫之星”。

  在省军区的精准帮扶下,2017年,长河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26.92%降至2017年底1.6%,顺利实现“村出列”目标。

  长河村村民薛中刚,家中5人生活,自2016年以来,通过省军区和县人武部的帮扶,发展养殖黑毛猪和土鸡,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人均收入2160元,到2019年底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2017年顺利脱贫后,薛中刚仍然勤劳苦干,家中收入逐年增加,成绩显著,在2019年底,他被评为全乡“脱贫之星”。

  在省军区的精准帮扶下,2017年,长河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26.92%降至2017年底1.6%,顺利实现“村出列”目标。

  铁冲村孤儿卢健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困难,学习的费用更是没有保障。定点帮扶单位金寨县人武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从卢健高中时给予他每年3000元的资助,并不定时看望慰问卢健。2017年,他考入蚌埠学院,县人武部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承诺每年资助他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李桥村位于铁冲乡的西南面,201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部队官兵千里迢迢深入李桥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帮扶资金400万元,帮助建成李桥申武林、新建一流申武希望小学、李桥贫困户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村道路工程,帮助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慰问。从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生态建设等不同层面解决当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拥军爱民,大山深处谱新篇

  位于李桥村的金寨申武希望小学,原先是李桥小学,是由原李桥村老庙宇改建,受场地限制,学生的学习和运动远不达标,因资金所困,未能如愿搬迁。2015年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与李桥村结成扶贫共建单位,2016年,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首长在调研中了解到学校情况后,斥资280万元实施李桥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并于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终于可以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新校园上学,随后,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又为学校建设了微机房和智慧教育系统,花费资金37万元。

  李桥村党支部书记简继林告诉记者,2018年,上海高射炮兵师为该村建设香菇基地配套设施出资35.2万元,今年投入11万元用于新建9个香菇大棚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资金奖励25.5万元、28.6万元。

  “从捐赠物资到科技文化扶贫,从援建基础设施到帮助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部队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了全军扶贫参建工作的品牌,让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在革命老区深深扎根。”铁冲乡副书记洪双竹告诉记者,帮扶济困、抢险救灾、捐资助教、协调资金……1992年以来,在省军区的带领下,各级军事机关几十年如一日倾心帮助革命老区金寨县铁冲乡,军事机关紧贴实际,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官兵参与地方建设,在铁冲乡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演绎了一部军事机关定点帮扶、军民共建的“连续剧”,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辉煌乐章。

  2018年3月29日,安徽省军区在金寨组织召开了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推进部署会,安排部署定点帮扶工作,重点推进产业扶贫。

  2020年,在帮扶单位六安军分区的资助下,张店村流转了本村塘拐组的土地300亩栽植桑苗,村集体种植100亩,其余200亩流转给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主体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新增19户贫困户栽桑90亩。张店村集体蚕桑扶贫基地建成后,可以带动100多人就业,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务工增加稳定收入,从而达到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三者有机统一,实现村集体、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赢。

  “吃水不忘挖井人”。多年来,铁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工作,以“拥军优属、拥军爱民”为主线,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广泛宣传“双拥”政策,扎实落实拥军待遇,“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28年来,各级军事机关帮扶铁冲,群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继承优良传统,把最优秀青年送到部队去,这是全体乡亲的心声。一批又一批适龄青年和高校学生参军入伍,走出了部分现役军官、父子兵、夫妻兵、兄弟兵;从部队退役到地方,他们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秀玲 康家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