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皖美徽茶县长说 | 六安市裕安区副区长卢俊:六安瓜片的茶事春秋

编辑:高方勇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1-07 14:51:15 【字体:

  由安徽省茶业协会联合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传媒、文旅融共同策划、主办的2025“皖美徽茶县长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于8月15日拉开帷幕,旨在为弘扬徽茶文化,讲好徽茶故事,展现安徽各产茶县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活力。

  近日,六安市裕安区副区长卢俊走进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演播室接受专访,化身“首席推荐官”,以“六安瓜片”为引,畅谈茶事春秋,讲述这片金叶背后的产业传承与发展新篇。

图片

  裕安区小驻驾湾,蓝天澄澈、碧水清澈、青山翠绿,尽山水交融的秀美风光

图片

六安瓜片采茶

  皖西大别山北麓,群峰傲立,云雾缭绕,这片被大自然厚爱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国十大名茶中独具风味的“六安瓜片”。作为唯一以单片叶制成的名茶,它似一片浓缩了山水灵气的“金树叶”,从千年茶韵中走来,在当代裕安人的耕耘下,书写迈向百亿的产业新篇。

  山水孕佳茗产业成支柱

  大别山的“褶皱”里,藏着茶的“优秀基因”。“一叶瓜片,半杯山水,千年茶韵”,在这里,您可以漫步于云雾缭绕的生态茶园,亲手触摸滋养传奇树叶的“半杯山水”,呼吸带着兰花香气的清新空气,感受北纬31°黄金产茶带的自然馈赠;也可以走进世代传承的非遗工坊,亲眼见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瓜片独一无二的“拉老火”制作技艺,感受“一叶瓜片”在匠人掌间被赋予新的灵魂;还可以追溯“千年茶韵”的历史脉络,在古老的茶树下品茗论道,体会中国十大名茶的深厚底蕴。

图片

六安瓜片拉老火

  六安市裕安区作为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和全国百强产茶县区,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丰富的茶文化底蕴。茶产业是全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首位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其中7.8万亩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供应基地,1.4万亩为有机茶生产基地,年干茶总产量1.25万吨、产值18.6亿元,综合产值达75亿元。

图片

六安瓜片炒制

  茶产业不仅是裕安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成千上万群众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茶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能够有效地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非遗守匠心创新焕生机

  六安瓜片以无芽无梗、单片叶独特的品质,在世界绿茶中独树一帜,历史上曾作为“贡茶”。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些,都成了裕安茶产业珍贵的“无形资产”。

图片

六安瓜片鲜叶

  在裕安区,传承并非止步于“博物馆式”的保存,而是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

  六安瓜片绿茶制作技艺在裕安区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5人,区级非遗传承人15人。先后争取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700余万元用于六安瓜片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工作,通过举办春茶头采节、茶叶技能大赛、茶叶技能培训班、非遗研学游等活动,不断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做到传承有序。

图片

六安瓜片冲泡

  过去是贡品,今朝是名品,客来茶当酒,味香亦醉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站在“百亿”门槛前,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破局,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裕安人正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谋发展,而对于每一位来到裕安的人来说,只需端起一杯六安瓜片,品味那醇厚与甘甜,便能读懂这片土地的坚守与希望。

  主持:梁爽 撰稿:宣岚

  摄制:刘姜 李朦 李远志

  编导:李明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