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蛋”孵化群众“致富梦”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深秋时节,走进裕安区单王乡汤楼村的六安荣联养殖有限公司,现代化鸡舍内,数以万计的蛋鸡在自动化系统的照料下健康成长。喂料、控温、清粪、集蛋……所有流程均由中央控制系统精准掌控,一枚枚新鲜鸡蛋通过传送带缓缓汇集,即将送往千家万户。
这幅高效智能的生产画面,既是单王乡以现代化理念重塑传统养殖业、托起群众“致富梦”的生动缩影,也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等精神在基层的实践写照。
蛋鸡养殖曾是单王乡农户零散经营的传统副业,规模小、效益低。面对乡村振兴新要求,该乡主动破局,积极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7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六安荣联养殖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创新采用“一社三会+N公司”模式,整合资源、规范管理,致力于打造特色养殖标杆。
“目前我们蛋鸡存栏量约11万只,日产蛋量约10万枚,预计年营业额可达1500万元。”公司生产负责人方正权介绍,全封闭、自动化的养殖环境,实现了对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的精准控制,从源头上保障了鸡群健康和高产。“我们坚持使用以东北玉米为主的优质饲料,并添加大豆油等营养成分,确保鸡蛋品质均衡、安全无抗。”在销售端,公司与合肥等地销售商签订长期协议,每日专车发货,通过“以销定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企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带动百姓增收。六安荣联养殖有限公司的稳健运营,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汤楼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恩来表示,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入股占35%,今年预计增收60万元。公司常年固定用工12名,加上季节性临时用工,年发放工资超40万元,让村民实现“务工顾家两不愁”。
年过六旬的村民邵新堂在养殖场负责捡拾鸡蛋等较轻便的工作。“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活儿不累,还能贴补家用,心里踏实多了。”他说,这份工作为年龄偏大、难以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让宏观战略在单王乡落地生根?单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弛表示:“我们将继续支持荣联养殖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管、指导和帮扶,以村村联建、合作经营的方式,整体推进蛋鸡产业、鹅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现增质增效。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
如今,单王乡的“金鸡蛋”正搭乘农业现代化的“快车”,行销四方。它不再只是普通的农产品,更是孵化群众“致富梦”、壮大集体经济、践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金色载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正越走越宽广。(本网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