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声有“回声” 让民意变“满意”
——裕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
深秋的裕安区鼓楼街道月亮岛社区,银杏渐黄,河风微凉,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内却气氛热烈。“以前徒步队音响震天响,队伍占道阻碍交通,居民意见不少。现在几方坐下来谈,问题总算有了解决的眉目。”10月27日,参加完居民议事会的居民代表赵兵感慨道。
这场由居民代表、徒步队负责人和交通、城管等部门及街道共同参与的“四方会谈”,聚焦噪音扰民与交通安全问题,开放、务实、高效,成为裕安区率先在全市探索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高地的生动缩影。
议事会开到“家门口”,民生诉求现场解
月亮岛社区依水而建,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场所。近年来,多支徒步队伍在此聚集,嘹亮的口号、高亢的音乐和浩荡的队伍在展现健身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扰民、占道阻碍交通等“老大难”问题。居民代表在议事会上直指隐患:“孩子在附近玩耍,徒步队伍占道,车辆突然加速,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过去居民投诉不断,社区和管理部门虽多次协调,却往往“治标不治本”。
转变始于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裕安区人大常委会在省人大常委会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以“让民声有处说、民意有着落”为目标,今年初在鼓楼街道试点建立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月亮岛社区成为实践前沿。会上,居民代表直言不讳,徒步队负责人坦诚沟通,交通、城管、派出所、街道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
“能面对面与交管、执法部门和徒步队员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这样的议事形式非常好。”赵兵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米伟也表示:“这为我们代表增添了反映群众诉求的新渠道,能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经过近两小时的热烈讨论,各方初步达成共识:徒步队承诺调低音量、错峰活动,并加强队员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城管部门将加强特定时段的引导管理,规划合理活动路线;派出所建议早上取消口号,晚间音量控制在45分贝以下;街道办强调要控制队伍增量,形成部门合力,落实常态化管理;居民代表表示将跟踪监督,确保议事成果落地。
“居民议事会接地气,让老百姓身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也推动了基层治理。”月亮岛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昌军表示,下一步将用好这个平台,收集更多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切。
居民代表“优中选优”,群众声音成标尺
居民(选民)代表会议制度要有效运转,选择代表是关键一环。鼓楼街道在代表产生方式上,全程坚持“自下而上”听民意,确保选出的代表真正能代表群众、服务群众。“当初社区上门征求意见,我就提名了热心肠的李大姐,没想到真选上了!”锥子庙社区一位居民提起选举过程,连连点赞。他口中的李大姐,正是因长期热心社区事务、乐于助人而受到邻居们的广泛推荐。
据鼓楼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宗山介绍,各社区党总支严格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履职能力突出、服务群众意识强”的标准,从辖区居民中进行初步筛选。初步筛选后,经过公安等部门联合审查,再经社区党总支委员会研究确定初步人选。部分社区还组织了代表与居民的见面会,居民们当场“出题”考核:“小区养老食堂能扩容吗?”“电动车充电桩啥时候装?”……面对居民的“考题”,推荐的代表坦诚回应,接受居民的评议。
“推荐我的时候,我就承诺一定要‘把邻居的事当自家事’,获得了居民的认可,这可是我履职的最大动力。”黄李娜谈及确定为居民代表的经历,依然难掩激动。“作为居民代表,我会把大家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主动上门听,跟踪到底、及时反馈,让每一份期待都有回应、有着落。”陈进代表拿着记得密密麻麻的民情笔记,语气坚定。(本网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詹阔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