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时评>详细内容

“查改治”推动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08 16:40:07 【字体:

  基层负担不会平白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为基层减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强化治理是关键;只有将“查改治”贯穿于基层减负的各个环节,才能在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具体实践中,持续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见形见效。

  精准查找基层之负。哪些是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从来都不会贴上负担的“标签”;对此,基层干群最有发言权。精准查找基层之负,需要各级各部门主动扛起工作责任,多接地气,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以走田埂、进农家、坐炕头的身体力行,问计于民,了解实情。要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基层干部“手头活”、人民群众“身边事”,把是否影响基层发展建设、广大干群是否认可作为判断基层负担的“金标准”,认真对照《若干规定》,仔细摸排,深入查找,精准识别;既要清理“滥挂牌”“僵尸群”“指尖上”“表格中”等浮在表面的形式主义,又要把潜藏的深层次问题“捞上来”,深挖细查,入木三分,真正让加重基层负担的“坛坛罐罐”浮出水面、无所遁形。

  彻底减掉基层之负。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问题,同样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等特征,喘口气就会反弹、歇歇脚就会抬头,必须在纠治上狠下一番功夫。针对查找和梳理出的基层负担,严格按照《若干规定》的明确要求,抓好整改落实;要压紧压实减负责任,明责于心,尽责于行,制定科学有效的减负方案和整改措施,该废除的废除、该禁止的禁止、该纠正的纠正,卸下不该背包的“包袱”,放下不该挑的“担子”,立行立改,不留“尾巴”,清仓见底,彻底整改到位。同时,将基层干群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整改落实和减负成效的标尺,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常杀“回马枪”、常按“回车键”、常烧“回炉火”,推动减负工作落细落实,以可感可及的治理成效,激活基层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强化治理基层之负。有效解决一批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并不意味着类似问题不再发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切实肩负起减负责任,对标《若干规定》各项限制性、禁止性措施,举一反三,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以建章立制、促改促治,推动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些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作为上级机关和部门要树牢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理念,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安排工作以及开会、发文等工作中,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基层的发展建设、是否存在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面向基层多“考量”、结合实际做“文章”,真正从源头上“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为基层减负,减去的是“负担”、释放的是“活力”、激发的是“干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真正把严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让老问题逐渐减少、新问题难以蔓延,锲而不舍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为基层减负常态长效,让广大干群真切地感受到基层减负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陈孝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