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空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随着暑期到来,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尽管网信、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网络环境综合治理,但未成年人仍面临低俗庸俗、网络沉迷、侵害隐私等风险。
7月15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突出做好“实施网络侵害行为、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等4个方面问题整治。
诚然,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需要政府、平台、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加强网络监管,惩处违规行为。网信、文旅、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网络清朗行动,严格监管网络平台,杜绝平台利用算法推送短视频、游戏、社交平台等不良信息引诱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坚决打击低俗、暴力、诱导消费等不良行为,不断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强化平台责任,严格审核内容。网络平台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进行实名认证,优化算法推送机制,加强对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审核,管控好诱导充值、暴力低俗等内容。提高防范意识,形成家社共治。家长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督,合理设置“青少年模式”,培养孩子健康网络行为;社区、公益组织开展暑期网络宣传活动,开展“健康上网讲座”“防沉迷亲子课”,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网络环境的清朗关乎他们的健康成长。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不仅靠暑期集中行动,而是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不断持续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厘清平台责任以及明确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家校社联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家校联合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