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见人见物见生活 线上线下展非遗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6-18 09:20:09 【字体: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让更多市民关注、了解我市非遗和非遗保护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这个仲夏时节,市文旅局推出一系列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保护,让非遗传下去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皖西儿女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风格多样、活泼质朴的民间艺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市文旅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致力于拉近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不断探索非遗保护的好方法、好路子,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通过田野调查,普查出全市973个非遗项目,编辑出版的《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一套四本),全面记录各项目内容、分布、传承现状等,摸清了全市非遗“家底”。截至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5项:庐剧、大别山民歌、舒席、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霍邱柳编,省级19项,市级26项;另有县(区)级名录项目199项。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6人,包括国家级5人、省级32人、市级49人;另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4人。

  我市还公布13个市级首批非遗传习基地,其中皖西演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裕安区龙凤山六安瓜片生产专业合作社、舒城县苏成军舒席制造厂被评为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基本形成了由各级文旅部门、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基地构成的非遗保护网络。

  融合,让非遗走出去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有手艺、会创新还不够,还得会“吆喝”。为了让市民足不出户徜徉非遗的多彩世界,非遗日系列活动中,市文旅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线上展示活动,除了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六安非遗线上展示”专题外,还结合当下正火热的直播形式,于6月13日当天,开展了一场以“技艺的味道·非遗大家谈”为主题的非遗直播。

  在直播现场,皖西庐剧、六安大鼓书、六安黄大茶、翁墩剪纸.....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非遗传承人轮番上演精彩好戏,介绍非遗知识,畅谈传承故事。手工挂面、万福油茶等六安的老味道也来到直播间,唤起一代代六安人的成长记忆。

  “我18岁开始拜师学习六安大鼓书,开始在农村演出,如今已经65岁了,还是喜爱这大鼓书。”区级非遗项目六安大鼓书传承人张传海告诉记者,曾经有段时间,因一些原因中断了大鼓书表演,但自己一直惦记这技艺。前几年,当地政府部门挖掘传统文化,找到他。他二话不说搬出家里珍藏的大鼓,再次敲响中断多年的表演。他说:“六安大鼓书讲的内容多是历史故事,我下一步的愿望就是将这大鼓书传承下去,先从自己的小孙子教起……”

  发展,让非遗近生活

  6月11日晚,我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社区暨庐韵小剧场启动仪式在河滨社区水云涧广场举行,省、市级庐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原汁原味的皖西庐剧,精湛的演技、优美的唱腔赢得居民阵阵掌声,这场精彩纷呈的专场演出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引导居民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广场上,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及非遗知识宣传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通过文字、图片集中展示了六安灯歌、长集皮影戏、张玉柱剪纸等我市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观众们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品读非遗文化,收获非遗知识。

  6月13日上午,皖西博物馆内,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正在做香囊,感受端午民俗氛围。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穿针引线做香囊。从穿针引线到填充香料再到收尾,大家“一招一式”颇为认真,不一会儿,一个个五颜六色、造型独特的香包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在裕安区,以“非遗进校园”为重点,在裕安中学、六安九中、城南小学等学校开展非遗展演展示、传习教学等活动,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其中,六安九中专门设立“非遗庐剧社”,由区文化馆组织皖西庐剧国家级传承人武克英老师、省级传承人白树龙老师等负责教学,定期开课。金寨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燕子河大峡谷举办了非遗进景区活动。该县组织相关非遗企业和传承人通过“非遗购物节”的形式,开展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和互动体验活动,将非遗产品进行市场化推广,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平常生活。

  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非遗+旅游”“非遗+电商”促进融合发展,这些都在是让非遗回归生活融入百姓。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庐剧、大别山民歌、六安锣鼓书、四弦书等表演类非遗项目参与演出,用“乡音”传“乡情”,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霍山石斛、叶集木榨油、手工挂面、徐集花生糖等已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另外,促进有条件的非遗传习基地纳入旅游精品线路或打造非遗主题线路,以达到旅游聚人气,促发展,促传承,让你边玩边感受到非遗魅力。(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邱杨/文 王丽/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