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呼叫”,智慧守护“夕阳红”
——舒城县探索“党建+科技+服务”基层治理新路径
“遇到紧急情况,只需要按一下这个绿色按钮,就能立刻联系到村里或者服务中心。”在中国移动舒城县分公司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下,舒城县庐镇乡和平村90多岁的曹奶奶家新安装的“一键呼叫”设备正式启用。这个看似小巧的装置,正成为连接该县数以万计老年人与外界关爱、应急支援的“生命线”。
数据显示,舒城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3万人,占总人口的19.66%。如何让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道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2024年以来,舒城县创新践行“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将“一键呼叫”设备、AI视频监控预警等智能载体,与“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深度融合,编织成一张覆盖城乡、兼具科技精度与服务温度的智慧守护网络。
“小按钮”融入“大平台”
曹奶奶手中的“一键呼叫”设备,只有身份证大小,连接着舒城县精心打造的“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平台。这不仅是硬件的发放,更是系统的重构和流程的再造。
“设备是触达用户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背后的响应机制。”舒城县委社工部基层治理股负责人张亚楠介绍,“当老人按下按钮,求助信号会瞬间传输至平台系统,平台立即弹窗显示求助者的基本信息、精准定位。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与老人进行双向语音通话,初步判断情况,并依据预案,迅速调度网格员、志愿者或相关服务资源前往处置。”这一流程实现了从被动求助到主动发现、从孤立应对到系统联动的转变,确保了老年人在家“一键呼叫”,即可启动一套便捷、高效、舒心的服务响应程序。
据悉,舒城县拟分批在21个乡镇、426个村(社区),为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部署约10000台此类智能设备。未来,部分设备还将支持智能AI语音远程呼叫,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老人的实时需求无缝对接到平台,真正实现“群众诉求一键收集、办理过程精准高效”。
“小举动”温暖“大家庭”
“一键呼叫”的价值,不仅在于应对突发危机,更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不久前,万佛湖镇白畈村81岁独居的黄阿姨家厨房水龙头突然破裂,水流遍地。情急之下,黄阿姨按下了床头的“一键呼叫”绿键。平台迅速回电了解情况,随即指派最近的网格员先行上门安抚,并紧急联系水电维修人员。不过一刻钟,维修人员赶到,妥善解决了问题。“真是多亏了这个‘小宝贝’!”黄阿姨感激地说。
走进黄阿姨家,听到最多的是她对乡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感谢。子女常年在外,她的生活多有不便。自“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村里不仅为她安装了“一键呼叫”装置,还创新构建了“网格化+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加强对她的定期走访和动态关怀。“我们村给20多户特殊困难老人都装上了‘一键呼叫’设备,”村党支部书记查瑞锋说:“老人有事直接呼到平台、呼到村部,我们就会立即组织网格员或志愿者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平时也常去看看,陪老人聊聊天,为他们解解闷。”
“小实事”汇聚“大温暖”
农村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普遍面临着“怕突发疾病无人知晓、怕生活琐事无人帮扶、怕精神空虚无人慰藉”的“三怕”困境。舒城县的实践,正是直面这些痛点,将“一键呼叫”作为支点,撬动更广泛的为老服务体系。
“一键呼叫”及其背后的支撑系统,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为独居长者构建了一道安全屏障。但舒城县的探索不止于安全。该县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抓手,致力于完善优质的“家门口”服务体系。通过平台整合资源,积极为老年人链接就近、便利的理发、助餐、上门送菜等生活服务,以及医疗出诊、健康咨询、上门陪伴等暖心“微服务”,实现了从单一应急响应向综合关爱服务的延伸。
据了解,自“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舒城县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已建成志愿服务驿站426个,培育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队伍497支。今年以来,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常态化开展义诊、理发、缝补等关爱帮扶活动4000余场,服务群众超过23万人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具体实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书写着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基层治理答卷。
“下一步,我们将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为纽带,围绕乡村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提质、辐射带动增效等方面持续深耕。”舒城县委社工部副部长朱冠仓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以‘一键呼叫’这类小切口,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真正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通过信息化赋能,推动乡村从治理‘末梢’变为服务‘前哨’,让基层治理在彰显力度的同时,更具民生温度。”(本网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胡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