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一场跨越千里的追寻
——皖冀两省三地为抗战英烈梅华樊“寻亲”记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1-04 08:33:37 【字体:

      山河无恙,英雄有归。近日,一场跨越河北、安徽两省,邯郸市、裕安区、霍山县三地的寻亲接力,让长眠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抗战英烈梅华樊,终于找到了亲人。一场跨越千里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年前,也就是2021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媒体公布了100位烈士的寻亲线索,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为烈士寻亲的序幕。为此,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线索,为10位长眠在此的烈士寻亲,梅华樊烈士正是其中之一。裕安区、霍山县党史部门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携手,开始了一场“寻亲之旅”。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1950年10月落成,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地。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安葬其中的部分烈士信息不够完整,而部分烈属只知亲人牺牲在外,不了解详细信息,更无从祭奠。对此,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高度重视,根据仅有的线索,分赴各地为烈士寻亲。由于年代久远,梅华樊烈士的出生年份、家人情况等关键信息缺失,仅有寥寥数字“六安县人”。

  今年5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来到六安市寻找烈士亲属,根据线索将范围聚焦在裕安区,但遗憾的是没有进展,寻亲工作陷入僵局。而另一边,在霍山县衡山镇,梅华樊烈士的亲属们心中深藏着一份绵延数十年的牵挂,他们只知道梅华樊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在外,并不知道安葬何处,只能将这份思念埋藏心底。

  柳暗又花明,协力现曙光。霍山县历来高度重视烈士寻亲工作,当梅华樊烈士的寻亲信息从裕安区传到霍山县后,立即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关注,霍山县委史志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通力协作。令人振奋的是,霍山县委史志室负责人在档案中查到了烈士的简单登记信息,这无疑是一道曙光,但家属的具体情况还是个谜。功夫不负有心人,寻亲信息在霍山县发出几天后,就从衡山镇传来了佳音——梅华樊烈士亲属找到了。

  亲人已找到,英灵应可慰。10月23日傍晚,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副主任王邯生带队从邯郸市赶到霍山县。次日上午,在霍山县烈士陵园会议室,梅华樊烈士的侄孙梅忠园、方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爷爷,等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梅忠园哽咽着感慨。

  令人欣慰的是,梅忠园、方勇完整保存着两份落款日期为1952年的烈士证明材料:一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联合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另一份是毛泽东主席签发的《光荣纪念证》。双方信息一比对,很快就确定出了烈士的完整信息。

  梅华樊,1911年出生于原六安县韩摆渡(今六安市裕安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英雄的家庭,兄弟五人中三人参加了红军,后来都牺牲在外,没有一人留下确切消息。

  在当时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反动派扬言要活埋梅华樊的母亲李发群,由于父亲梅兴瑞已经去世,家中再无依靠。为躲避迫害,坚强的李发群带着年幼的儿子梅华芬,逃难至霍山县城关投亲,随后,在此安家落户。正因如此,梅华樊在部队的登记信息,以至后来墓碑上的信息,都显示是“六安县人”。这一历史缘由,也正是此次寻亲过程一波三折的根源。

  作为全国第三批著名抗战英烈,梅华樊的一生,是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部队期间,他机智勇敢,浴血奋战,曾任红9军27师政委。抗战爆发后,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40年6月,任129师新编9旅25团团长;同年11月,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25团团长;1942年11月24日,在滏西对敌战斗中壮烈牺牲,随后集中安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与众多战友一同长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梅华樊烈士及其亲属的故事,只是千万个为国捐躯的家庭缩影。战火纷飞年代,他们以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为烈士寻亲,是告慰英烈最实在的举措,更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实践。(郑凤琴 本网记者 储著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