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景美人和产业兴
——叶集区孙岗乡以“五大振兴”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30 16:02:04 【字体:

       深秋的叶集区孙岗乡,目之所及,皆是风景,田野铺展金色画卷,农家院落干净雅致,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正是该乡以“五大振兴”为抓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孙岗乡锚定“和美乡村 魅力孙岗”目标,将组织、产业、人才、生态、文化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路径。

  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

  “支部有方向,党员带头干,我们跟着走准没错!”这是党员殷述连的切身感受。孙岗乡始终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定盘星”,从班子建设到组织规范,层层夯实振兴根基。

  该乡通过“选优配强+动态调整”优化村(社区)“两委”队伍,2025年已约谈6名村干部、退出1名,同时储备35名优秀后备力量;以“自查+复查+核查”三步法,对15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全面体检”,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此外,全国劳模、老党员等“领头雁”主动投身村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干事氛围,让“红色堡垒”更具战斗力。

  蹚出多元增收“致富路”

  “以前种地靠天收,现在加入合作社,既能拿土地流转费,还能在果园干活,收入增加了不少。”在孙岗乡的江淮果岭基地,村民徐昌才的话语里满是获得感。

  围绕产业振兴,该乡打出“特色牌”:以高标准农田整治为基础,累计完成5万亩项目建设,同步推进2.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5000亩江淮果岭种植,实现“稻虾共生、果林飘香”的多元产业格局;创新“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基地”模式,各村(社区)抱团发展黑木耳产业,从菌棒管理到采摘全流程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销售木耳13.2万斤,带动300余人次就近就业,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为此该乡打出“引育并举”组合拳。一方面,动态更新人才库,重点选拔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利用中秋、春节等节点召开在外人士座谈会,吸引人才回流;另一方面,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围绕水稻栽种、山羊养殖、果树修剪等实操技能,以及智慧农业知识,培育“土专家”“新农人”。目前,全乡已有92家专业合作社、145家家庭农场,人才红利逐步转化为发展动力。

  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现在俺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路也修了,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家门口还有活干,住在这舒服得很。”该乡棠店村村民逢人便夸。

  始终把生态振兴作为“民生工程”,让良好生态成为群众的“幸福资本”。该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改造村组道路、污水管道,新建厕所、步道花池等设施,拓宽村民休闲空间;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回头看”,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如今的孙岗乡,村村皆美景,处处显宜居。

  同时,该乡以文化润农为抓手,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各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孙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高庄村、双楼村、汪岭村跻身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倡导婚丧嫁娶新风,开展200余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结合文明积分激励,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乡村新风尚。

  从党建引领到产业富民,从人才赋能到生态宜居、文化铸魂,孙岗乡以“五大振兴”的协同推进,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朱敬梅 本网记者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