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爱心路 今朝焕新颜
                    ——舒城县柏林乡石岗村一条路的温情故事
                
                
                
                     一条路,连接起漂泊游子与故乡的深情;一份善举,历经三十余载岁月洗礼,在龙舒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十月的舒城县柏林乡石岗村,秋意正浓,一条崭新黝黑的沥青路在阳光下平坦如砥,蜿蜒向前——祖贤路升级改造工程于10月21日完工并正式通车。这条承载着特殊记忆的乡村道路,在保留其历史情怀的同时,以更高标准、更优品质服务当地群众,成为舒城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成果。
祖贤路,全长1.75公里。它的名字,源于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时钟拨回至1992年,当时红遍亚洲的影星王祖贤,跟随其祖父王仁峰先生,踏上了返回祖籍舒城县的寻根之旅。眼前的故乡,山水有情,但交通却颇为不便。村庄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还是一条泥泞的土路,每逢雨雪天气,便寸步难行,严重困扰着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于是,她捐出数万港币,帮助家乡修建一条像样的马路。
1993年,这条凝聚着游子深情的道路顺利竣工。尤为难得的是,当年建成的这条路,便以超前的眼光,成了舒城县第一条铺设沥青路面的乡村道路,其规格远超同期。淳朴的村民们为了永远铭记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一致决定将这条路命名为“祖贤路”,并立碑刻文。自此,那块朴素的石碑便静静地伫立在路旁,见证着日出日落、人来车往,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桑梓与回报的故事。
三十二载春秋流转,祖贤路亲历了石岗村的日常烟火与岁月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农村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这条曾经领先的道路也逐渐显露出“疲态”。路面宽度不足,导致车辆交会困难,“堵车”成了新的烦恼,其通行能力已难以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彻底改善石岗村村民的出行条件,舒城县交通运输局经过周密调研与科学规划,将祖贤路改造工程列为2025年道路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此次改造严格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实施,将路基拓宽至7.5米,并铺设了6.5米宽的崭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的通行能力、舒适度与安全性均得到了质的飞跃。
施工过程中,那块承载了三十多年集体记忆的“祖贤路”路碑受到了特别的礼遇。施工方为其精心更换了更为稳固美观的基座,并进行了整体平移与妥善保存,让它在新路旁继续履行“历史讲述者”的使命。这一充满温度的细节,是对爱心善举的至高尊重,也是对乡土文脉的自觉守护,这条路的“魂”在焕新中得以延续和升华。与此同时,现代化的交通安全理念也被同步植入,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安全标线清晰醒目,部分临水路段安装了坚实的安全护栏,在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为村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实现了历史温情与现代管理的完美平衡。
道路的通车,最直接的感受者是生活于此的村民们。“祖贤路竣工,比以前宽了很多,现在太好走了,在外打拼挣钱的老乡们回来更方便了。”一位当地村民看着改造一新的道路后感慨道。
舒城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胡自春说:“这条路的焕新,其意义远超解决出行难题本身。它不仅有效解决了石岗村村民的出行难题,改善了交通条件,也为当地农特产品的输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更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是一条切切实实的‘产业路’与‘致富路’,为石岗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
祖贤路的蝶变,是舒城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图景中,一抹亮丽而深情的注脚。2025年,舒城县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高达2.1亿元,建设与改造总里程超过360公里,3条县乡道升级改造,9个建制村实现双车道顺畅连通,14座危桥改造消除安全隐患,163条自然村打通硬化路“最后一公里”,219.92公里的精细化养护工程全面铺开。所有这些项目,预计今年11月全面收官。届时,一张“覆盖广泛、通达深入、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将更加密实坚韧,真正让“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理念从蓝图走进现实,化为老百姓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1993年到2025年,从影视明星到家乡亲人,从个人的慈善义举到政府接力的民生工程,祖贤路的故事如同它所扎根的这片土地,朴实而深厚,温暖而有力。这条路的变迁,不仅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情,也见证了舒城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决心与行动。(本网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袁家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