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微”制作里的美育“大”智慧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1-25 09:53:09 【字体:

  蔓草蛰伏的青石板小巷,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古朴清绝的雕花门窗……你以为这是沈复《浮生六记》里的古徽州?错了!这是皖西中学艺体中心美术工作室里的微观徽派建筑模型组合。逼真的建筑模型,一砖一瓦仿佛皆有故事,老宅里的古旧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仿佛置身古意幽幽的徽州村落,而这,实际上都出自皖西中学艺体中心美术老师之手。

  走进皖西中学艺体中心美术工作室,老师们忙得热火朝天。为了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魅力,美术老师们开始了一场“与时空对话”的创作——制作微型古建筑。“最初创作的初衷,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达到以美育人传承经典的目的。以什么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怎样实现传统文化和美育教学的完美结合呢?我们艺体中心的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通过创作微型古建筑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实现以美育人传承经典的目的。”皖西中学艺体中心负责人吴丽老师告诉记者。

  之所以选择徽派建筑,因其是安徽皖南建筑的代表,古朴大方,且在色彩搭配与布景方面都十分讲究。皖西中学的美术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决定把大山里的建筑“搬”进校园,既保留原本的古建筑特点,又根据模型制作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创意设计。为了做好模型,每件作品制作前期,老师们通过实地调查与网络资源等多种研究方式深入了解目标建筑物,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试验、创新,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是原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制作的乐趣之一,喜糖盒上的挂件可以用在门把手上,迷你可爱;特别有肌理感的纸箱,用来做屋瓦,再合适不过,再涂上一层丙烯,可以以假乱真了。甚至,干花、树枝整理整理都能派上用场。捡一堆小石头回来,用白乳胶一粘,就换了个造型。

  为了还原的效果更加逼真,一件微景观作品完工少则半个月,多则三、四个月。其中,耗时最长的环节是去原址考察,罗会林老师创作第一件作品南门塔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复原和展现,去现场“蹲”了好几天,记录、观察每个细节,“制作的古建筑是一种真实的反映,正因为呈现了年代感,它显得更加动人。”

  微缩艺术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囊括了美术、结构学、通用技术、文化等元素。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最终需要在美术教学中有所体现。为此,皖西中学艺体中心的美术老师们大胆尝试,探索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让创新精神渗透课堂,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老师们的实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及美学含义,提高学生中学时期的实践能力,让本土文化在实体模型中得到沉浸式表达,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吴丽老师说道。

  教师队伍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决定学校的教学成果。近年来,皖西中学艺术教育成果显著,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多人次获奖,其中,姜嫚老师在2015年六安市第三届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市一等奖;罗会林老师2015年指导学生罗元庆创作的《阳光下成长》在全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市级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2017年在六安市第四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吴丽老师在2016年六安市美术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市一等奖;杨帆老师在2017年安徽省第八届基本功比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赛;2021年,杨帆老师参加市新课程优质课比赛荣获六安市一等奖并代表六安市参加省赛,陈光俊老师在六安市第五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市一等奖并代表六安市参加省赛。2021年,在六安市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由于获奖规格高,获奖面广,皖西中学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市仅2所学校获此荣誉。

  “接下来,我们还想再制作一批全国有名的古建筑、六安本地的老建筑,安排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真实与美好,在他们心田种下美的种子,引领学生迈向艺术人生,遇见最美的自己!”吴丽老师告诉记者。(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单姗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