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经济韧性增强 支撑长期向好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0-04-22 09:56:00 【字体:

  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近期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势头明显——

   经济韧性增强支撑长期向好

  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这是我省开展季度GDP核算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肖志颖在4月20日举办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经济将延续回升的态势,但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做好应对较长时间困难的准备。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全力做好“六保”,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韧性增强

  传统产业运行平稳,新兴产业活力增强,复工复产正在全面到位

  疫情冲击之下,全省经济一度几乎“停摆”,但并未打乱我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既定部署。肖志颖介绍,一季度,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既有部分传统基础原材料保持平稳增长,更有部分新兴产业抢抓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取得逆势大幅增长的经营业绩。

  我省坚持推进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能源、原材料、消费品等工业行业保持增长,部分行业增速加快,生铁、粗钢、平板玻璃、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13.7%、17.4%、30.9%和1.3%。能源原材料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利润增长贡献度仍在提升。面对疫情冲击,这一“基本盘”的稳健表现有力增强了全省工业经济抗风险的韧劲。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下降幅度较全国缓3.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总体上呈现出恢复较快、活力增强的特点。据省发改委相关同志介绍,今年以来,我省提前下达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奖励资金,出台支持5G、人工智能、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3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较前2个月大幅回升25.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大幅回升23.1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善于把握机遇,开拓市场,充满向上生长的活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7.6%,3月份当月增幅达33%。联宝电子因为网上教学和网上办公活动增加拉动产品需求快速释放,3月份产值增长64.5%。华米手环销量突破1亿只,3月份增长34.8%,成立6年多来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全省企业复工复产正在全面到位,这既是经济运行韧性的内在表现,也增强了下一步经济运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4月16日,三一重工“挖掘机指数”显示,安徽挖掘机开工率69%,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截至4月19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复工率分别为99.6%、98.4%、97.1%、99.8%,人员到岗率全部超过80%,规上工业企业人员到岗率已经超过96%。

   需求恢复

  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消费市场快速反弹,内需潜力正在持续释放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肖志颖说。

  外需不足,订单减少导致已经复工的企业开工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困难之一。为此,我省在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更加坚定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消费回补,深挖扩大内需的潜力空间。

  投资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省全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把每月集中开工贯彻“六稳”重大项目作为一项制度,常态化推进。一季度以来,重点项目累计开工995个,完成投资2516.2亿元,其中3月份完成投资1562.8亿元,同比增长1.8%。 3月份申报入库的投资项目环比显著增加,预计4月份将进一步增加。

  受重点项目加快落地的支撑,全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步伐不断提速。一季度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9%、教育投资增长16%,铁路运输业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分别增长92.9%和21.4%,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提高到15.6%。

  消费在扩内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对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尽管疫情一度造成大量消费行为中断,但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诊疗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快速增长。3月份,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2.2%,比1月至2月加快46.6个百分点。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71.3%,比1月至2月加快58.6个百分点。

  随着当前复商复市进度加快,消费市场快速反弹。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1月至2月收窄4.8个百分点,恢复速度快于全国3.3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

  “下一步,还要切实采取措施促人气回升、消费回补,努力把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肖志颖建议。

  畅通循环

  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链资金链稳定运行

  扰乱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有序循环,是疫情冲击经济运行的最突出体现。

  据省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进出口受阻,不仅影响到外贸企业的出口订单,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进口的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交付期受到影响,对后续的生产组织和新产品研发制造等造成影响。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迫切性更加凸显。

  我省所在的长三角区域是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以存储芯片研发制造为例,晶圆、耙材等关键原料在长三角区域已经有生产企业布局。省发改委介绍,当前我省正在积极发挥长三角合作机制作用,强化产业链主导企业引领,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企业产销循环不畅,带来的最突出压力就是资金保障压力。有调查显示,75%的中小企业已经明显感到资金流压力,迫切需要获得必要的资金纾困支持。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和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促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亟须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新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注入到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疏通传导至中小微企业“末梢”,避免“塘里有水、田里没水”。

  保市场主体与保居民就业一脉相承。畅通产业链资金,稳定企业运行,就能有效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兜住民生底线,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长期向好。(记者 胡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