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版权“智”造!安徽科技力量闪耀版博会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机器人鼓手敲击未来节拍;“神笔马良”挥洒创意画卷;AI技术守护版权创新成果……10月16日至18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安徽展区,一系列硬核科技与创新应用,生动演绎了数字时代版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全链条,勾勒出一幅“皖”美数字版权新图景。

徽风皖韵,在数字中“活”起来
在安徽出版集团的展台,厚重的徽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交相辉映。展台现场负责人鲁金良介绍,这次主要展示的不仅有徽州主题文化图书,还有“皖美研学”数字化服务平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融媒体出版项目。
“我们运用3D建模、人机交互等技术,对黄梅戏、徽州古建等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演绎,让它们从静态的‘遗产’变成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文化资产。”他补充道,“同步开发的研学课程已服务广大中小学生,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共享。”
在版权保护方面,鲁金良说:“我们为每个数字文化资产都建立了完整的版权保护体系,确保原创内容在传播使用过程中的权利清晰、授权规范,不仅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再生,更通过完善的版权管理,让传统文化IP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创意IP,让文化“潮”起来
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展台,活泼可爱的“元小鳌”IP形象及其琳琅满目的衍生品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驻足。
展台现场工作人员蔡雪燕拿起一个“捷报笔帘”介绍:“‘元小鳌’寓意‘独占鳌头’,我们将‘书不畏难’的求索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定制图书、文创、学习机、机器人甚至主题乐园,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更亲切的方式触达青少年。”她说:“从形象落地到商业变现,我们形成了产品集群。‘元小鳌’不仅荣获多项行业大奖,更实现了IP开发与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IP开发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版权保护体系,完成了‘元小鳌’形象的全类别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蔡雪燕说:“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把这些基础打扎实了,‘元小鳌’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企业创新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铿锵的鼓点从合肥磐石科技的展位传来。演奏者并非真人,而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乐队的成员“寂静”。它手臂起落精准,节奏铿锵有力,科技与艺术的精彩融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拍照。
展台现场负责人杨洁介绍,这台机器人乐队是企业历经五年自主研发的成果,目前已拥有五项专利。“它现在能演奏二十多首曲目,只要把曲谱转化识别并导入系统,就能实现即兴演奏,理论上没有曲目数量上限。”
“我们非常重视版权,也担心市场上出现形式上的快速仿制。”杨洁说,这次来参加版博会,正是希望借助这个专业平台,学习更多版权保护的经验,为企业的创新成果“穿上护甲”。

科技赋能,为版权“护”起来
在数字版权展区,科技企业与版权保护的深度融合成为亮点。
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自研一站式维权解决方案“灵察察”,展示了用AI技术守护创新成果的“硬核”力量。三七互娱法务副总裁李哲说:“‘灵察察’依托先进的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从知识产权存证、监测、取证,到舆情危机公关监测应对的全链条覆盖。”
李哲说:“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版博会了解最新的版权保护方向和需求,为发展找到了目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展示我们的创新产品,获得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他介绍,目前“灵察察”已在企业内部使用,显著降低了人力与时间成本,并且系统具备动态学习能力,能不断进化以应对新挑战。“我们计划将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AI对版权保护的深度赋能。”
在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观众争相体验“神笔马良”的魔力。一位小朋友在屏幕上随意画了几个色块,内置的AI智能体便瞬间理解并“挥毫泼墨”,生成一幅充满创意的花朵画作,引来阵阵惊叹。
“这给观众带来了‘泼墨即成画’的体验。”展台现场负责人李雷介绍。作为版博会的“新面孔”,他说:“我们期望通过这个平台链接资源与降低风险。在这里我们能学习到最新的版权维权技术,比如区块链存证,这能有效解决我们在版权确权、侵权取证中的实际难题。”(记者 吕文卫)